即收涩法。用于精气耗散,滑脱不收的治法。如自汗盗汗用敛汗固表法;久嗽虚喘用敛肺止咳法;下痢日久用涩肠止泻法;精关不固用固肾涩精法;崩中漏下用固崩止漏法等。
见《备急千金要方》。为酢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张睿条。
【介绍】:战国时医家。详见子阳条。
指口内有淡而无味的感觉。《世医得效方》卷十七:“虚则口淡。”《景岳全书·口舌》:“凡大劳大泻大汗大病之后,皆能令人口淡无味,亦岂皆胃火使然耶。”《医学正传·口病》:“有口淡者,知胃热也。”有虚、实之别
见《本草纲目》。为乳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世医得效方》卷五。即纯阳真人养脏汤,见该条。
出《素问·平人气象论》。即眼睑。详胞睑条。
即水针疗法,见该条。
出《素问·举痛论》。又称热则气泄。炅,即热之意。气泄,指阳气外泄。热则毛窍腠理疏松而多汗,阳气随汗散泄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