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锁喉风

锁喉风

病名。①指急喉风兼有牙关不开,口噤如锁者,故名锁喉。多由风热之邪外侵,引动肺胃积热上升,风火相搏,热毒郁结不散而成。《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咽喉肿痛,饮食难入,或痰气壅塞不通者,皆称为锁喉风。”或见胸闷气紧,风痰上涌,牙关拘紧,语言难出,口臭便秘寒热大作等症。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用清咽利膈汤普济消毒饮等加减,或含化六神丸。或待脓熟时以刀针刺破排脓,外吹冰硼散。并保持口腔清洁。以银花连翘薄荷甘草煎汤漱口。类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壁脓肿等。②《咽喉经验秘传》指咬牙风为锁喉风。二者虽名称相同,但症状迥异。详咬牙风条。③指典型锁喉风。《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中真正锁喉风谓:“有真正锁喉风者,甚奇甚急,而实人所未知也……。诊其脉无火也。问其喉则无肿无痛也。观其貌则面青瞠目,不能语也。听其声则喉窍之细如针,抽息之窘如线,伸颈挣命求救,不堪之状甚可怜也。”类喉性呼吸困难。

猜你喜欢

  • 脬痹

    病名。见《东医宝鉴》卷四。详胞痹条。

  • 热灼肾阴

    指肾阴液被热邪所消耗的病变。多发生在温病后期。症见低热、手足心灼热、口齿干燥、耳聋,舌光绛干瘦,脉细数或虚数等。

  • 鬾(qī 奇)气

    古病名。指鬾病兼有发热,大便黄而恶臭者。治法见大便恶臭条。

  • 目眦

    见《灵枢·癫狂》。又名眦,俗称眼角。为上下眼弦的联合处。外眼角称外眦;内眼角称内眦。两眦内应于心,为五轮之血轮。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眦部疾患,常与心或小肠有关。

  • 医略

    综合性医书。4卷。清·钱一桂撰于1818年。本书纂述《内经》、《难经》及历代诸家医书,以“改古今之同异,辨议论之经验,分诊治之优劣”(见凡例)。卷1脉法、治则及杂论;卷2内科、妇科主要疾病诊治,重点阐

  • 万年藤

    ①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女萎之别名。②见《药材学》。为关木通之别名。各详该条。

  • 周恭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文人。字寅之。江苏昆山人。儒生,隐居在乡里,喜作诗,尤好方书。将宋代张杲所著的《医说》加以补充增益,编成《续医说会编》。

  • 噫嘻

    经穴名。代号BL45。出《素问·骨空论》。别名五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针灸甲乙经》);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

  • 止念

    气功术语。指习炼气功时要排除妄念,使精神内守。《道乡集》:“修道首在止念。”

  • 锁口疔

    病名。指疔之生于嘴角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五:“锁口疔在嘴角生。”系心脾二经火毒凝聚所致。初起口角生疔如粟米,色紫坚硬,根脚小而深,肿甚麻痒木痛,寒热交作,烦闷作呕,甚者口不能开。详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