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痕症
病名。即肉疙瘩。详见该条。
病名。即肉疙瘩。详见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即白秃疮,见该条。
舌干燥、暗晦如煮熟猪肝色。为津气俱竭,属危重凶险之候(见《望诊遵经》)。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喘》。指寒邪伏肺的气喘。多由邪伏肺中,关窍不通,肺气壅塞所致。症见上气喘逆,呼吸不利,咽喉如塞,如欲呕吐,有时可见身热,脉六部俱伏等。治宜发散为主。如麻黄散、射干麻黄汤、五虎汤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野棉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倪枝维条。
出《名医别录》。为穿山甲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磨盘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医学纲目》卷十五:“治咽肿,杜牛膝捣自然汁,和醋服之。”即咽喉肿痛。详该条。
痧证之一。指痧毒滞结脏腑经络而慢性发作的病证。《痧胀玉衡·慢痧必须速治》:“痧若紧者,只在顷刻。慢者或期至十日半月而死,或期至一月二月而死,甚有期至三四月而死,此诚痧之慢矣。……痧毒蔓延于肠胃经络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