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松萝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指食后少顷即下利完谷。《医说》引《史记》:“思风者,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餐泄者,史记名思风。水谷不化,湿兼风也。风邪干胃,木来贼土,清气在下。升阳除湿汤。若饮食下嗌
出《灵枢·经脉》。即手少阴络脉。见该条。
见本经疏证条。
病名。①《咽喉脉证通论》:“此症因酒色过度,或劳碌忧郁所成。其状喉间红筋红瘰蔓延而生,津咽疼痛,夜间发热,口燥舌干,六脉洪数。”治宜养阴清热。可选用四物汤、知柏地黄汤等加减。②喉癣。见《喉科杓指》卷二
见人元脉影归指图说条。
见《药物图考》。为荔枝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敦疽。见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一枝黄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喉腥。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