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陶弘景

陶弘景

【生卒】:456~536

【介绍】:

南北朝时期宋梁间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附近)人。在医药方面,对本草学有较深的研究,曾将《神农本草经》与《名医别录》的药物共730种予以分类合编,加以注释,写成《本草经集注》,总结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是《神农本草经》之后我国古代本草学的重要文献。他还首先提出按药物治疗作用进行分类的“诸病通用药”的药物分类法。在方剂学方面,除撰有《效验方》、《药总诀》等书外,还增补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称《补阙肘后百一方》。在导引方面,撰有《养生延命录》、《养生经》等。在炼丹化学方面,是继葛洪之后的著名人物,他的《古今刀剑录》一书中首次记载“杂炼生鍒”的灌钢炼钢法,在冶炼钢铁方面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由于受佛、道、儒三种思想的影响,主张三教合流,宣扬清静、无为、因果轮回等思想。

猜你喜欢

  • 厉虱

    病名。《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卧时忽浑身虱出,致血肉俱坏,每宿渐多,痛痒不可言状……但饮盐醋汤十余日即安。”

  • 流涎

    证名。口角流涎,难以控制。《张氏医通》:“夫脾主涎,脾虚则不能收摄,多兼流涎。”参见脾风多涎、脾热多涎、脾冷涎多、脾虚多涎各条。

  • 伤寒蓄水证

    病名。太阳腑证之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类方》:“小便不利而欲饮,此蓄水也,利水则愈。”其主要证候有小便不利,少腹满微热,消渴,或水入则

  • 王本高

    【介绍】:见王荫陵条。

  • 治喉指掌

    喉科著作。不分卷。清·赵溥泉辑于1855年。此书是辑录前人喉科著述而成,首载喉证秘集,详述喉证病因及辨证治疗大法;又列吴氏(阙名)丹药编目,其中载有喉科用药多种,颇多经验效方。另载张宗良咽喉总论等喉证

  • 耳溃

    病证名。耳中溃烂有少量脓液。《幼科金针》:“小儿肾经气热,其气上冲耳中,水湿停留,搏于气血而成。发无寒热,不哭不知者,为耳溃,久而不治,恐成耳聋。先以棉球取出其脓,宜红绵龙骨散吹入。”

  • 雷敩(xiào 效)

    【介绍】:南北朝时期宋代药学家。擅长于药物的炮炙方法,著有《雷公炮炙论》,此书专论中药炮炙,并详述炮炙过程中的宜忌,对祖国药物学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原书已佚,其内容散见于后代本草书中。

  • 徐子默

    【介绍】:晚清医家。浙江嘉兴人。辑有《吊脚痧方论》一书(1860年刊行),为论述霍乱证之专书,流传较广。

  • 黄帝外经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37卷,已佚。

  • 盘珠集

    中医丛书。清施雯(澹宁)等撰。收有《今运摘要》、《脉法大成》、《胎产证治》、《虚损启微》、《得配本草》等五种。现存清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