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石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即膈气。详该条。
指痰饮证的病机。脾主健运,若脾虚健运失职,则水湿停滞,淤而成痰。《医宗必读·痰饮》:“按痰之为病,十常六七,而内经叙痰饮四条,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见《中药材手册》。为覆盆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卢之颐条。
经穴名。代号ST3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鼎。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距髌底外侧端3寸处。一说“当伏兔下行二寸,临膝取之”(《备急千金要方》)。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外
病证名。疼,义同痛。见头痛条。
与脉象相应的病症。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等。
兑,通锐。即锐发。《人镜经》:“耳前发脚为兑发。”详锐发条。
仲景十二脉之一。即高章两种脉的复合,脉来应指盈满之象。《诊家正眼》:“曰纲者,高章相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