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颅
同额。详该条。
同额。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麻柳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初生儿脐带未脱时,脐带被水浸湿所致的病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若脐中水及冷,则令儿腹绞痛,夭(音义同纠。夭纠,形容小儿屈曲绞痛不堪之状)啼呼,面目青黑,此是中水之过。”为寒湿之邪,结于腹
《症因脉治》卷三方。酸枣仁、远志、当归、茯神、白芍药、麦门冬、龙眼肉。水煎服。治虚烦不得卧,真阳不足,心神失守者。
见《广东中草药》。为天文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食疗本草》。为茄子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加减第二方。黄连(酒炒六分,生用四分)、黄芩(酒炒六分,生用四分)、白芍药(酒炒六分,生用四分)、山楂各一钱,桃仁六分,当归、甘草(炙三分,生用二分)各五
即灯火灸,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扁豆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妊娠。详该条。
病名。见佚名《眼科统秘》。即痘疮入眼,或痘疹入眼。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