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4卷。清·郑寿全撰于1869年。作者认为在诊病中“识阴阳”是最关重要和最难的课题。全书从阴阳化生来阐述医理,探求病因,并据证立法用方。卷1医理总论;卷2~4以问答形式记述阳虚症、阴虚症和一些杂病
病名。出《医钞类编》。指妇人阴部灼热的一种病症。可用泽兰叶煎汤熏洗。
本作髌。膝盖骨。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木姜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从新》。为草豆蔻之简称,详该条。
见《石室秘录》。指妇女的阴道外口。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即天柱骨折。详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中国针灸学》:“椎顶又名太祖。”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作崇骨别名。
窠,即窝穴。眼的凹陷处,包括眼眶、上下眼胞。《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
证名。指颈项强急而上仰。《素问·脉解篇》:“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可见于热病、痉、厥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