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见《唐书·艺文志》。2卷。唐·刘禹锡撰于818年。刘氏集个人用于临床确有良效的方剂辑成此书。所收方药大多符合验、便、廉的原则,故在唐、宋方书中颇多引用。自元以后,渐次散佚。1959年,上海科技出
即栀子豉汤,见该条。
见《中国植物图鉴》。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指热性病误用烧针、熏、熨、灸等火法导致疾病坏变。《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
经穴名。代号DU28。出《素问·气府论》,原作断交。属督脉、阳明之会。位于口腔前庭上唇与齿龈之间,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布有上齿槽神经和上唇动、静脉。主治癫狂,痫证,鼻渊,牙龈肿痛,齿痛,口舌糜烂,鼻
即手第二指。又称次大指。《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
经穴别名。出《千金翼方》。即臂臑。见该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芦茎,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酸模之别名,详该条。
《竹林寺产科》:“一生经闭,名曰石困。”详石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