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兰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丝棉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丝棉木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廉泉,见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鼠李之别名,详该条。
即催生丹,见该条。
病名,即小儿哮喘。详该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即舌红。详该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在风轮下际,……有翳色黄,与凝脂翳同一气脉,但凝脂翳在轮外生,点药可去。此在膏内,邪热蒸起,点药所不能除,若漫及瞳神,其珠必损”(《张氏医通》卷八)。因脓多黄而状似膜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清气化痰饮,见该条。
为绘有人体经脉经穴的图象或挂图。此类图象,在唐代以前已有多种流传,均佚。现存近代的明堂图有题为元·滑寿撰,明·吴昆校,清·魏玉麟重刻的一种,共4幅木板刻印挂图。
病证名。指感受寒邪所致的腹痛。多见于阳气虚衰者。见《医方考·腹痛》。《症因脉治》卷四:“寒气腹痛之症,面黄唇白,手足多冷,恶寒不热,二便清利,腹中绵绵作痛,此寒气腹痛之症也。”《张氏医通·腹痛》:“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