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池,见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二方。香附四两,乌药、姜黄各二两,炙甘草、木香各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治中焦气滞,脘腹刺痛。
病名。《女科撮要》:“产后小腹作痛,俗名儿枕块。”即儿枕痛,详该条。
见近时十便良方条。
白滑苔见于舌之一侧的舌象。可见于半表半里之少阳证,或痰饮壅盛于肺。少阳证用和解法,痰饮内停用温肺散寒法(见《伤寒舌鉴》)。
病名。出《张氏医通》卷十一。又名乳膨、乳蒸。多因产妇气血旺盛,乳汁壅滞不通,或产后无子饮乳所致。两乳肿硬疼痛,恶寒发热。治宜理气通络。用香附、瓜蒌、通草、橘叶共煎服,其药渣煎洗,待乳通则热自除。如无婴
【介绍】:见张杲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肚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佚名《异授眼科》。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见方氏脉症正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