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鼻大衄

鼻大衄

病证名。亦称大衄。指鼻大量出血并见口、耳一齐出血。《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大衄者,是因鼻衄而口耳鼻皆出血,故云鼻大衄也。”多因劳伤过度,府藏生热,热乘血气而致。用远志汤苦参汤牡蛎散(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参见大衄、鼻衄各条。

猜你喜欢

  • 胎惊

    病名。周慎斋《秘传女科》:“心神怔悸,睡梦多惊,两胁臌胀,连脐急痛,坐卧不安,气急,此名胎惊……宜服大圣散。”(川芎、当归、黄芪、茯苓、麦冬、木通)

  • 隧穴

    隧:经隧(络)。即经穴。《十四经发挥》:“其隧穴之周于身者,六百五十有七。”

  • 荭草实

    见《本草纲目》。为水红花子之别名,详该条。

  • 孔伯华

    【生卒】:1885~1955年【介绍】:现代医家。名繁棣。山东曲阜人。曾在1934年与肖龙友合办北京国医学院,前后达十五年之久,为培育中医人才做出贡献。他热爱中医事业,曾于1929年被推选为全国医药团

  • 摆子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墓头回之别名,详该条。

  • 疏风泄热

    即解表清热。治疗外感风邪兼有里热的方法。风邪外袭,有头痛、鼻塞、咳嗽等症;里热有咽痛口渴、舌质红、苔薄黄等症。风与热合,脉现浮数。疏风用淡豆豉、荆芥、薄荷、菊花;泄热用银花、连翘、竹叶、苇茎。如桑菊饮

  • 野田七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竹节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 七情郁证

    病证名。指因情志郁结所致的病证。《证治汇补·七情郁症》:“七情不快,郁久成病,或为虚怯,或为噎膈,或为痞满,或为腹胀,或为胁痛,女子则经闭堕胎、带下崩中,可见百病兼郁如此。”参怒郁、思郁、忧郁、悲郁、

  • 葛稚川

    【介绍】:见葛洪条。

  • 伤寒方经解

    书名。简称《经方解》。不分卷。清·姜国伊注。书成于1861年。本书注解《伤寒论》方113首,於自跋中提出:“论经方者,须明药性;明药性者,须考《本经》(指《神农本草经》)。”故对方药的气味、主治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