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鼻孔

鼻孔

七窍之一。位于鼻翼下方的孔窍。是呼吸空气出入的通道。古人认为观察鼻孔的出气,可以测候膀胱水道是否通利。《灵枢·师传》:“鼻孔在外,膀胱漏泄。”

猜你喜欢

  • 中府

    ①经穴名。代号LU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膺俞、膺中俞、府中俞。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募穴。手、足太阴之会。位于前胸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6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胸前神经分支,第一肋间神经

  • 时行伏阴刍言

    书名。1卷。清·田宗汉原著,李贡三重订。本书摘取田氏《医寄伏阴论》中部分内容,并附重订者有关验案数则。现有《三三医书》本。

  • 雷公

    【介绍】:①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之臣,精于针灸学术。旧说黄帝与雷公论医药而创制医学。《内经》中的《著至教论》、《示从容论》、《疏五过论》、《征四失论》等多篇,均以黄帝与雷公论医药的体裁写成

  • 霍乱燃犀说

    霍乱专著。2卷。清许起撰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作者认为霍乱有寒热之分,热霍乱是感受夏秋湿土之气,邪从热化;寒霍乱是因人体中阳气素虚,复贪凉喜冷,湿从寒化。两者证治不同,治当详辨,附列效方若干。现

  • 脑疳

    病证名。出《颅囟经》。为头部生疮的一种疳疾。多由小儿平素感受风热,失于发散,加以乳食不调,中气内虚,风热乘虚上犯头部所致。症见头上生疮疡,头热,毛发焦枯如穗,甚至脱落光秃,鼻干,心烦,疲倦,困睡,目睛

  • 气呃

    病证见。见《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指因气滞及气虚所致的呃逆。中气虚者,宜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阳气欲尽,呕吐,呃逆,下利,两脉微涩者,急宜温阳驱阴,用干姜、吴萸、人参、茯苓、丁香、柿蒂、炮附子等。

  • 王丙

    【介绍】:清医家。字朴庄。吴县(今江苏)人。名医陆懋修之外曾祖。尝著《考正古方权量说》,旁征博引,辨析古方书之剂量甚详。其医论收于《吴医汇讲》。精伤寒,今存《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12卷(陆懋修校),另

  • 周挺

    【生卒】:十世纪【介绍】:五代后蜀医家。撰有《保童方》。已佚

  • 疟黄

    病名。亦称疟后黄。指患疟疾所致的发黄。即疟疾反复发作所致的贫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疟黄者,面色萎黄,憎寒壮热,头痛不止,口干多渴,四肢羸瘦,不能饮食,或好或恶,进退不定。”治宜截疟为先,如恒山

  • 月信不行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经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