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鼻齇

鼻齇

病名。俗称酒齇鼻,又名鼻赤。指肺素有热或阳明血热而致鼻红。饮酒者多见。《嵩崖尊生书》卷六:“鼻齇,阳明血热,大半得之好酒,肺受热郁,得热愈红,亦或热红遇寒,污浊凝结,见紫黑色,治宜化滞血生新血,兼祛风热,用丹参、生地、当归红花、山栀、桑皮防风荷叶煎服;若素不饮酒,肺风也,加荆芥;亦或脏中有虫,加去虫药。”《证治准绳·杂证》:“鼻赤,一名酒齇鼻,乃血热入肺也,肺气通于鼻,鼻为清气出入之道路,多饮酒人,邪热熏蒸肺叶,伏留不散,故见于鼻,或肺素有风热,虽不饮酒,其鼻亦赤,谓之酒齇,盖俗名也。”以枇杷叶拭去毛,不须涂炙锉细煎浓汤,候冷调消风散,亦可服升麻防风散泻青丸等方。参见酒齇鼻条。

猜你喜欢

  • 转枝莲

    见《四川中药志》。为西番莲别名,详该条。

  • 奶旁

    推拿穴位。又名乳旁。出《小儿推拿秘诀》。位于两乳外侧,左右共二穴。能去风,止咳吐。

  • 辛凉清气

    是用辛凉(寒)的方剂清解气分热邪的治法。如患者有高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大汗出、面目赤色、呼吸气粗、语声重浊、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洪大等,用白虎汤,即属此法。

  • 千岁疮

    见《疡医准绳》卷三。即流注疬。详该条。

  • 牛舌大黄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羊蹄之别名,详该条。

  • 孟氏杂证良方

    见幼幼集条。

  • 戈存桔

    【介绍】:见戈维城条。

  • 骨度法

    定穴方法之一。出《灵枢·骨度》。古时以骨节作标志定出度数,测量人体各部长短、大小,称骨度。用骨度方法量取穴位则称骨度法。即不分人体高矮肥瘦,在一定部位内都折成相同分寸;厘定穴位所在。后世为了取穴方便,

  • 医心方

    综合性医著。30卷。日本·丹波康赖撰于982年。本书辑录整理了我国唐代以前多种医书而成。内容包括医学理论及各科临床。卷1治病大体及服药法、合药法等;卷2针灸孔穴;卷3~14内科杂病及六淫、时行诸病;卷

  • 清上止消丹

    《辨证录》卷六方。麦门冬二两,天门冬、金银花各一两,人参三钱,生地黄、茯苓各五钱。水煎服。治消渴,气喘痰嗽,面红虚浮,口舌腐烂,咽喉肿痛,得水则解,每日饮水约一斗,属肺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