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疡医大全》牙齿门主方·
葛根汤葛根(二钱)赤芍药(一钱五分) 赤苓(五分)甘草(五分)
风胜加荆芥、防风、薄荷叶,火盛加连翘、生地、丹皮、牛蒡子,煎服。
止痛散(程山龄。)
牙硝硼砂(各三钱) 明雄(二钱)冰片(一分五厘)麝香(五厘)
乳细擦牙,出涎立愈。
煎方荆芥穗防风牡丹皮生地(各七分)牛蒡子青皮生石膏甘草(各三分)
牙床肿,加连翘八分。
漱方
好醋一碗,煎半碗漱之。
又方山豆根切三分长,以滴醋浸一时,噙于口中,将苦汁咽下,久而又换一块,连换数次,自愈。
又方
火硝(五钱)草果(一两咀片,盐水浸一时炒干)
研细擦之。
捣丸口含患处立止。
研细,一擦即止。
又方 樟冰、雄黄各等分,研细擦。
研匀。每一伏时匀擦五六次。
虚火牙痛 清晨以小便频漱,立止。
牙痛。
黄豆(五粒)巴豆(三粒)
捶研丸豆子大。用一丸含牙痛处,出涎尽,以温水漱四五次。
又方乳香(去油) 香白芷没药(去油)雄黄川芎(各二钱) 火硝(五钱)
各研。另装瓶内,临时旋合,令患者含水一口,将药吹鼻孔内,吐水即愈。
又方
真轻粉杭粉(各一钱)
研匀。用大蒜捣匀,填入白果壳内,合鱼际穴上,用绢帛缚之。痛止即去,迟则起泡。
研细,擦痛处即止。
研细。铺草纸内作捻,蘸麻油点着,吹熄,以烟噙患处熏之。
取牙法
白马牙(火 存性)川乌( 存性) 紫玉簪花根(竹刀切片,阴阳瓦焙)
各等分,研匀。每用少许,点牙龈上,其牙自落。
牙痛不可忍者。
研匀。每用少许,搽之立止。
风火虫牙 黄蜡一两,瓷器重汤炖化,离火将凝,入有纹龙骨,生用,不必炮制,杭粉各二钱五分,麝香二分五厘,研细搅匀,做成大小粗细锭子。如有牙痛,取纸条在暖壶上熨热,摊药纸上,临卧时剪一块,贴在痛牙上。次早取下,如墨染黑一般,诸毒尽出,其效如神。
又方 明雄、玄明粉各等分,研细搽上,立止。
又方五倍子、防风、青盐各等分,研末,火 存性擦之,后以醋或盐水漱去涎。
风火虫牙 鲜生姜切片,噙在疼处,流涎则住痛。
又方 三年陈酱茄蒂,阴阳瓦焙存性,加硼砂二厘,冰片一厘为末,擦之立止。
又方 陈茄子烧存性,枇杷叶炙脆,各等分为末,加冰片少许,擦上立止。
又方 先以热醋漱口,再用海螵硝末擦牙。
各三钱。水二盅,煎一盅,服一半,留一半,漱口吐去,牙痛立止。
又方 蕲艾一两,大蜂窝一个,同好醋煎浓漱口,一日愈。
又方牛蒡子生研,绵裹塞痛处,流出苦水,即愈。
又方荔枝壳装青盐,烧存性擦牙痛处,极验。
锦囊新定颊肿齿疾神方 治尺脉无力,虚火上攻,寒束内热,颊肿齿痛。羌活(二钱) 制附子(一钱) 北细辛(八分)石膏( 三钱)
水三盅,煎一盅,食前服。
牙痛不可忍,腮颊牙龈皆肿者荔枝七枚,凿一孔,去肉入醋于内,放灯头上烧滚。漱之,其肿立消,其痛立止。
贴牙去毒,至老不痛。(《济生》)
山栀(煎浓汁)黄柏(煎浓汁,各五钱) 真麝香(五分) 杭粉(五钱)龙骨(五钱打如豆大块子,入栀柏汁内煮干)
研极细。用明净黄腊一两熔化,入前药和匀,捏成锭,摊绢上,剪作细条,临卧时贴牙上,明晨取下。凡黑处俱有毒,是作痛处也。
又方
上研细末,用壁上 蛛窠,包药少许,捻在细柳枝上,蘸油点着,即吹灭热刺痛处,至重者三四次,即愈。
牙龈肿痛(《集效》)山慈菇根茎,煎汤漱吐。
牙龈肿痛(《备急》)山豆根一片,含于牙龈肿痛处。
水煎漱,立效。
食蟹龈肿(《永类》)朴硝敷之立消。
食蟹龈肿肉努出者(《普济》)生地黄汁一碗,以猪牙皂角蘸炙,汁尽为末敷之。
风热牙痛。(《集要》)
研末蜜丸,芡实大,频用擦牙绝胜他药。
浸水漱涎。
又方(《经验》)槐枝煎浓汤二碗,入盐二斤,煮干,炒研,日用揩牙以漱水洗,或用青盐更佳。
又方(《普济》)苍术盐水浸过,烧存性,为末擦牙。
又方(《圣惠》)荆芥根 乌 根 葱根(各等分)
煎汤,频含漱吐。
又方(《普济》)荔枝连壳烧存性,研末擦牙即止。乃治诸药不效仙方也。
又方(《圣济》)百药煎泡汤,噙漱。
又方(《肘后》)独活煮酒,热漱。
又方(《普济》)千年锻石、细辛各等分,研搽即止。
又方(《集玄》)旱莲草,入盐少许,于掌心揉擦,即止。
紫金散(《家藏》)治风热积壅,一切牙痛,兼蠲口气,大有奇效。好大黄,瓶内烧存性为末,早晚擦漱。
又方(《秘录》)薏苡根四两,水煎含漱。
又方(《本事》)马齿苋一把,嚼汁渍之,即日肿消。
又方(《圣惠》)生丝瓜一条擦盐,火烧存性,研末频擦,涎尽即愈。腮肿以水调敷之,即便可消。惟蛀牙不效。
又方(《集效》)大荔枝一个,开一孔,填盐满壳, 研搽之。
牙肿痛连头面俱肿(《十便》)露蜂房,烧存性研,以酒少许调漱。
研末掺之。吐漱以盐汤漱口。
为末。日擦能乌须,止牙宣。
风热毒攻头面,齿龈肿痛不可忍(《圣惠》)牛蒡根一斤,入盐花一钱,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下,重者不过三度。
又方(《圣济》)鹅不食草,绵裹怀干为末。含水一口,随左右 鼻。亦可 塞之。
水二盅,煎一盅去滓,温漱吐去。
又方(《济世》)
又方(《济世》)
研末。用柳枝煎汤,漱过擦之。
又方(《普济》)零陵香梗、叶,煎水含漱。
风虫牙痛(《三半》)百年陈锻石为末四两,蜂蜜三两,拌匀盐泥固济,火 一日,研末擦之。
又方(《摄生》)肥皂一个去瓤,入***、甘松各三分,花椒、食盐不拘多少填满,面包, 红取研,日擦漱去。
又方(《普济》)芭蕉根自然汁一碗,煎热含漱。
又方(《摘玄》)杨梅根皮、韭菜根、厨案上油泥等分,捣匀贴于两腮上,半时辰其虫从眼角出也。屡效。
又方(《卫生》)针刺桃仁,灯上烧烟出,吹灭安痛齿上咬之,不过五六次愈。杏仁亦可。
研末。蜡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
又方(《圣惠》)乳香枯矾(各等分)
研末。蜡丸塞之。
又方(《集简》)刮松树上脂,滚水泡化,一漱即愈。
又方(《袖珍》)草蜂房一枚,盐实孔内,烧过研末擦之。盐汤漱去,或取一块咬之。
又方(《类要》)雄黄末和枣肉丸塞孔中。
又方(《普济》)矿灰沙糖和塞孔中。
又方(《集简》)蛇床子煎汤,热漱数次,立止。
又方(《延年》)鼠粘子炒,煎水含漱吐去。
又方(《普济》)附子(一两,烧灰) 枯矾(一分)
研末擦之。
又方(《集简》)使君子煎汤,漱口。
研末,糊丸塞孔中。
又方(《急救》)烧酒浸花椒,频频漱之。
又方(《摘玄》)黄茄种烧灰擦之。
又方(《集验》)松脂 塞蛀孔,须臾虫从脂出。
又方∶(《普济》)潮脑、朱砂等分擦之。
又方∶(《集验》)乳香川椒(各等分)
研末,蜡丸塞孔。
又方(《普济》)露蜂房醋煎热漱。或加细辛或加乳香,水煎漱之。
又方(《仁存》)山楂为末铺纸上,卷作筒烧,灯吹灭乘热和药,吹入鼻内,即止痛。
又方(《普济》)化蜡少许摊纸上铺艾,以箸卷成筒烧烟,随左右熏鼻,吸令满口,呵气即止。
又方(《救急》)瓦片 红,安韭子百粒,清油数点,待烟起,以筒吸引熏患处良久,温水漱吐,有小虫出尽为度。
为末擦之,或为丸塞孔内。
龈常出血,渐至崩落口臭,极效。(《本事》)大黄(米泔浸软) 生地黄各旋切一片合定,粘贴一夜。未愈再贴。忌说话,恐引风。
又方(《简便》)鱼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捣匀,入泥少许,作小丸如豆大,随牙左右塞耳内。两边轮换,不可齐塞,恐耳气。一日夜取看,有细虫为效。
又方(《海上》)露蜂房煎汤洗漱过,以陈茄秸烧灰敷之。或茄根捣汁频涂之。
又方(《食寮》)盐五钱,皂荚两挺,同烧赤研,夜用擦牙。一月即瘥。
生研为末。水调服。大小儿并治。
面糊丸小豆大,每绵包一丸咬之。
上为细末,擦之。
又方(《灵苑》)骨碎补二两,铜刀细锉,瓦锅慢火炒黑为末,擦牙。良久吐之,咽下亦可。极能坚骨固齿,去毒,止疼。
又方(《奇效》) 仙灵脾为粗末,煎汤频漱,大效。
胃火牙痛肿痛(《保寿堂》) 好软石膏一两,火 入淡酒内淬过为末,加防风、荆芥、细辛、白芷各五分,共研细,日用擦牙。
诸般牙痛(《普济》)香附、艾叶煎汤漱之;又将香附炒黑为末,擦去涎。
又方(《通变》) 川椒四两煎汁,拌青盐二两,白盐四两炒干,擦牙,洗目,甚妙。
又方(《普济》)皂荚浓浆同朴硝煎化,淋于石上,待成霜擦之。
又方(《直道》) 缩砂常嚼良。
又方(《集验》) 地松晒干为末,用一捻,汤泡少时,以手蘸汤挹痛处,即定。
又方(《济急》)青蒿一握煎水漱之。
又方(《千金》)牛膝研末,或烧灰擦漱。
又方(《海上》) 隔年糟茄烧灰,频频干擦立效。
又方(高盐)鹤虱煎米醋漱口。或同防风煎水噙漱,仍研鹤虱草塞之。
又方(节斋) 三叶酸浆草一把洗净,川椒四十九粒去目,同捣烂,绢片裹定如箸大,切成豆粒许,每以一块塞痛处,立止。
又方(《急救》) 黑豆煮酒频漱。
又方(《集简》) 萝葡子十四粒生研,以人乳和之,左疼点右鼻,右疼点左鼻。
又方(《普济》) 老生姜瓦焙,入枯矾末同擦。有人日夜呻吟,用之即愈。
又方(《御院》)干姜、炮川椒等分,为末掺之。
又方(《海上》) 秋茄花旋烧,研,涂,立止。
又方(《孟诜》)吴茱萸煎酒,含漱。
又方(《圣惠》)枳壳浸酒,含漱。
又方(《经验》) 青荷叶剪取钱蒂七个,以浓米醋一盏煎半盏,去渣熬成膏,频频抹之。
又方(《普济》) 白僵蚕直者、生姜同炒赤黄色,去姜为末,以皂角水调擦,立止。
又方(《急救》)五灵脂一粒,咬痛处一热茶时,凉水漱吐。
齿摇动及打伤(《御院》) 白蒺藜去角生研五钱,淡浆水半碗,入盐调温漱甚效。
或以根烧灰贴牙,即牢固也。
牙动欲脱(《千金》) 生地黄绵裹,咂令汁渍牙龈并咽,日五六次。
又方(《急救》)五倍子取一孔以白矾填满, 过为细末擦之。能乌须固齿。动摇将落者,即坚牢。神效不能尽述。
香盐散(《急救》)香附(炒黑四两) 青盐(一两)
为末。每日擦牙,治一切牙证。
齿挺长出分许(《备急》) 常咋生地黄良。
齿黄(时珍) 糯糠烧白灰擦之。
痛牙欲取(《鲍氏》) 茄科,马尿浸三日,晒炒为末。每用点牙即落,神妙。
牙痛(《奇方》) 鲜菖蒲根捣汁,左牙痛滴在左耳内,右牙痛滴右耳中,左右牙痛两耳俱滴。屡验。
又方巴豆半粒塞牙缝,立止。
又方 粗碗一只,川椒铺底,潮脑盖面,覆碗一只于上,盐泥封固,慢火一夜,次早研细。每用一厘擦牙根。
又方五倍子一个,开一孔,用盐填满,炭火 存性,略出火气,研末。以手指蘸擦牙,漱津片时,吐出数次,即止。
取痛牙法 白马尾烧灰存性,点上即落。但须认定痛牙点之,不可乱点,恐好齿沾着亦落。
取痛牙法(马歧山)
白龙骨(三钱研)
用大蒜一瓣捣烂,入末一二分拌匀,贴痛处。半枝香时即落。
牙痛
共乳匀。搽牙龈内外上下,任其流涎,自愈。
又方五倍子研细,每用三钱,火酒半饭碗和匀,重汤炖一炷香,漱患处。立时定疼,永远不发。
又方
北细辛川萆藓(各等分)
滚水冲漱之,立愈。
失笑散(江仍度) 治牙疼如神。荜茇(八分) 北细辛(净叶一钱) 大冰片(二分五厘)
共研极细,擦牙痛处,伏于桌边流涎,任其挖去。片时见效,便能饮食。
取痛牙法
*** 江子(各五钱)
共研细末。以竹筒盛之,封固埋于白马粪内藏着。春三、夏四、秋七、冬十日,取出悬于净室中。将患牙用凉水漱过,将药点在患牙根上,咳嗽一声,其牙即落。并不疼痛。
风火虫牙。升麻(一钱)甘草(五分)石膏(春夏四钱,秋冬二钱)
作一剂。春夏用竹叶三十片为引,秋冬用细茶叶二钱为引。如脸肿加川芎。
牙疼不可忍者。花椒(焙)胡椒食盐(炒) 枯矾 明矾(各五分)
共研细。每用少许擦,吐涎。
取牙 白马尿浸白茄根,日晒夜露三日,研细末。每用少许点放牙龈即落。
风火牙 粗碗一只,入潮脑一两于碗底内,上加苏薄荷叶五钱,以水将薄荷叶润透,盖潮脑上,用绵纸糊碗口,放灰火上 两炷香,开看纸上升的潮脑,每用少许擦牙。
牙疼。
北细辛荜茇猪牙皂荆芥食盐(各一钱) 三柰(面裹煨熟,二钱) 川椒(五分)
研细。擦牙良久,以水漱去。
虫牙 山西大同碱少许,新丝棉裹作小球,塞痛牙内。候化出咸汁,即止。
奎光牙证主方 治一切牙风、牙疳、牙痈、牙咬等证。玄参地骨皮白芍牡丹皮黄柏甘草梢知母黑山栀 生地车前子
水煎服。(如热甚,加熟石膏为君,炒黑升麻为佐;如有风,加荆芥穗;如虚加熟地、枸杞子;如欲解毒,加黄连、连翘;若穿牙疔毒,则用消肿解毒之药,加紫花地丁、甘菊花。)
牙痛杉木皮煎汤漱。
研匀。用绢称一分重包药扎紧,切牙痛处,即止。
风火虫牙。雄黄(五钱) 元明粉 潮脑硼砂(各二钱)荜茇川乌(各一钱)
共研细末擦。
上为末。敷牙根,肿痛立止。
二辛煎 阳明胃火,牙龈口舌肿痛
不可当,先用此汤漱之,后擦三香散,或仍服清胃等剂。
水二碗,煎一碗,乘热频漱。
定痛羌活汤 治风热攻注,牙根肿痛。羌活防风川芎生地(各一钱)升麻(一钱二分)细辛(四分)荆芥独活薄荷(各六分)石膏(二钱)甘草(五钱)
水煎食后服。(如湿热甚者,加黄连、山栀;恶热饮者,加龙胆草。)石膏汤 治胃有实热,牙痛或上牙肿痛。升麻知母(各一钱)石膏(一钱五分)大黄(酒蒸,二钱) 山栀薄荷赤茯苓连翘(各八分) 朴硝(六分)甘草(五分)
水煎。食远频频口咽,即愈。
研细擦噙。
又方 用清凉药转痛者,用从治之药治之。荜茇川椒薄荷荆芥细辛樟脑青盐
上为末。擦牙拔出热涎。
验方 素心蜡梅花一朵煎汤,漱齿,其痛立止。但不可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