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三十六荡

三十六荡

《中药大辞典》:三十六荡

药材名称三十六荡

拼音Sān Shí Liù Dànɡ

别名老君须鸡骨香双飞蝴蝶(《南宁市药物志》),土细辛、藤叶细辛、哮喘草、关腰草、芒尾蛇、毛管细辛(《广西中药志》),三十六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落地蜘蛛、落地金瓜(《广西中草药》)。

出处《南宁市药物》

来源萝藦科植物卵叶娃儿藤根茎。冬季挖取根部,抖去泥沙,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藤本,长达数米。茎圆柱形,密被倒生细柔毛。单叶对生;长卵形,长2.2~6.6厘米,宽1.4~3.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全缘,两面密被短柔毛,中脉两面凸起;叶柄长O.4~1.4厘米,密被短毛。聚伞花序腋生,被毛倒生;苞片锥尖,绿色;花萼淡黄绿色,被长毛,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5深裂,裂片卵形,平展,径约6毫米,内面暗紫色,密被白色短柔毛,外面色较淡,疏生短柔毛;副花冠具细小的鳞片5枚,肉质;雄蕊5,花丝连成筒状,包围雌蕊,紫色,花药2室,顶端有白色肾形薄膜1片;子房上位,花柱短,连合,柱头盘状。菁荚果2,长达10厘米,具宿萼。种子多数,扁卵形,先端有白色长毛。花期夏秋。果期秋季至翌年春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或路旁。分布云南、广西、广东等地。产广西、广东等地。

性状根多数,丛生,呈细圆柱形,长3~17厘米,径约1毫米,表面棕黄色,有细纵纹,下部往往折断;根茎短,顶端有残留的茎基。质脆,易折断,皮部带白色,木部浅黄色。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黄酮甙、挥发油和单糖。可能有强心甙。

性味《广西中药志》:"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行气,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治跌打,刀伤,喘咳,风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注意孕妇及体弱者慎服。

复方①治哮喘顽痰:三十六荡五钱。煎水服。痰吐出后,以大蓟四钱,金不换五至八钱,小罗伞三钱,煲猪肉食。(《广西中药志》)

②治毒蛇咬伤:三十六荡鲜品捣烂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三十六荡全草加水浓煎成1:2煎液,每次10毫升,每日2次,饭后服。或用复方三十六荡片剂(三十六荡全草1份,小叶榕3份,每片0.3克),每日3次,每次3片,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据观察服用三十六荡煎液三个疗程的146例,有效率为78.1%,其中近期控制占14.3%,显效占23.2%;服用复方片剂三个疗程的261例;有效率为87.7%,其中近期控制率占5.7%,显效23.7%。两种剂型对单纯型的疗效均高于喘息型。从临床实践中,证明此药确具止咳、祛痰作用,但常致呕吐。此后曾从三十六荡中提取出总碱Ⅱ,与葫芦茶浸膏配成糖浆,每30毫升相当于三十六荡原生药2钱,葫芦茶原生药1两。成人日服3次,每次1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据120例三个疗程的观察,近期控制24例(占20%),显效49例(占40.3%),有效率较煎液或片剂均高,而且大大减少了呕吐。如以葫芦茶与三十六荡同煎,也能降低呕吐的发生率。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三十六荡

药材名称三十六荡

拼音Sān Shí Liù Dànɡ

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Ovate Tylophora

别名老君须鸡骨香双飞蝴蝶、土细辛、藤叶细辛、哮喘草、关腰草、芒尾蛇、毛管细辛、三十六根、落地蜘蛛、落地金瓜、王劳伤、一支香、老虎须白前、上树蜘蛛千斤拔、小白薇羊角草、藤细辛、落土香、白龙须、藤霸王、小霸王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卵叶娃儿藤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ylophora ovata (Lind].) Hook.ex Steud.[Diplolepis lvata lindl;T, hispida Decne,]

采收和储藏:冬季挖取根部,抖去泥沙,晒干。或收集全株,切段,晒干。

原形态茎上部缠绕:全株被锈角黄柔毛;段根淡黄白色,有香味。单叶对生;叶柄长0.4-1.4cm;叶片卵形工2.5-6cm,宽2-5.5cm,先端急尖,具小尖头,基部浅心形,全缘,两面密被短柔毛,中脉两面突起,侧脉4-5对。聚伞花序伞房状,腋生,通常不规则二歧,着花多朵;花萼5裂,淡黄绿色,有缘,裂片卵形,内面基部无腺体;花冠5深裂,辐状,淡黄色或黄绿色,裂片长圆状披针形,平展,径约5mm,两面被柔毛;副花冠裂片卵形,贴生于合蕊冠上,背部隆肿;雄蕊5,花丝连成简状,包围雌蕊,紫色,花药2室,先端有圆形薄膜片;花粉块每室1个,圆球形,平展;子房无毛,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花柱短,连合,柱头五角状。蓇葖果双生,圆柱状披针形,长达7cm。种子卵形,先端截形,具长约3cm的白色绢质种毛。花期4-8月,果期8-12月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山地灌木丛中、山谷或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湖南、海南、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呈结节状,上端有茎残基,下端丛生多数细根。根细长,略弯,长10-15cm,直径1-1.5mm,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细纵皱纹;体轻,质脆,易折断,粉质,断面皮部灰白色,木部淡黄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淡黄色荧光。气微香,味辛、麻舌。茎类圆形,细长,稍扭曲,直径1-2mm,表面黄绿色至淡棕色,被柔毛,具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中空。叶对生,多皱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长卵形,长2.5-4cm,宽1.5-2.5cm,先端急尖,基部近心形全缘,略反卷,上面绿色,下面黄绿色至灰黄色,两面被柔毛;叶柄短,长约5mm。

根以条、粉质、断面灰白色者为佳。

全株以色黄绿、叶完整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要面:表皮细胞残存。下皮细胞1列,径向延长排列,外壁增厚,木栓化。皮层宽广,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簇晶直径16-29μm;内皮层凯氏点明显。韧皮部窄。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木纤维发达。

根茎横切面:表细胞扁小。皮层窄,石细胞单个或群,薄壁细胞含淀粒及草酸钙簇晶。维管束双韧型,外韧皮部与木质部连成环状,内韧皮部在木质部内侧,呈束状。髓部为薄壁细胞。茎的表皮有非腺毛,皮层内侧可风纤维束排列成断续环状,无石细胞。

叶表面观:上、下均可风非腺毛,由4-8个细胞组成。下表皮细甩壁稍呈波状,气孔淀 式,副卫细胞3-5个。海绵组织含草酸钙簇晶,直径8-20μm。

化学成分全株含娃儿藤定碱(tylophorinidine)和娃儿藤宁碱(tylophorinine)[1]

药理作用1.止咳、祛痰与平喘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水煎剂12.5克/公斤,有明显止咳作用;从三十六荡分离出来的非水溶性总生物碱以及从总碱中分离出来的两种结晶,腹腔注射时也有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家兔口服水煎剂20克/公斤或总碱Ⅱ40克生药/公斤,均无明显祛痰作用(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水煎剂、醇提取物、分离出来的总碱或黄酮甙,均无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引喘法)。

2.抑菌作用 试管试验以结晶Ⅰ作用最强,在0.05-0.1mg/ml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奈氏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甲链球菌均有抗菌作用。从同属植物Tylophoracrebriflora分离得Tylocrebrine,对腺癌755。淋巴肉瘤(MS)、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一388和淋巴样白血病L一1210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摄取亮氨酸掺入蛋白质的作用有抑制。它已进入临床试验,但发现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可逆的毒性作用,因而停止使用。娃儿藤碱(Tylophorine)、娃儿藤宁(Tylophorinine)对横纹肌、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对心肌却为抑制。有吐根样作用。

毒性毒性 小鼠口服总碱Ⅱ半数致死量为94.32±5·233克生药/公斤。口服总碱Ⅱ12.5克生药/公斤,连续7日,14只小鼠于服完后8日内死亡3只,存活小鼠外观无其他异常。猴每日口服总碱ⅡⅡ0.125或0.375克生药/公斤连续14日,给药期间猴稍安静,其他体征未见异常,血象检查发现大剂量组可使白细胞总数显着减少。肝功能检查发现大剂量组3只猴中1只谷一丙转氨酶上升。肾功能检查发现小剂量组3只猴中1只非蛋白氮含量上升。病理切片检查未见明显中毒表现。

娃儿藤碱(Tylophorine)、娃儿藤宁(Tylophorinine)对草履虫有很高毒性,而对高等动物则毒性远较为小,且无刺激性。

鉴别理化鉴别 取根粉末2g,加乙醇40ml,置水浴上回流2h,放冷,滤过。取滤2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1%盐酸酸溶液4ml溶解,滤过,滤液分3份供试验。1.加碘化铋钾度液1-2滴,产生棕色沉淀。2.加碘化钾碘试液1-2滴,产生棕红色沉淀。3.加***钾试液1-2滴,产生灰棕色沉淀。(以上检查生物碱)

炮制净制:去除杂质。切制:去除杂质,切段,晒干

性味辛;温;有小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化痰止咳;散瘀止痛;解蛇毒。主风湿新加坡痛;咳嗽痰多;跌打肿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注意孕妇及体虚者禁服。本品有毒,服用过量易致中毒,表现为头晕眼花、呕吐、四肢无力、麻木,严重者呼吸因难,心跳由强就弱,最后因心跳停止而死亡。

各家论述《南宁市药物志》:行气,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治跌打,刀伤,喘咳,风湿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蜡红

    药材名称石蜡红拼音Shí Là Hónɡ别名月月红、天竺葵来源牻牛苗儿科石蜡红Pelargonium hortorum Bail.,以花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苦、涩

  • 黑塔子叶

    《中药大辞典》:黑塔子叶药材名称黑塔子叶拼音Hēi Tǎ Zǐ Yè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叶。功能主治鲜叶捣泥(干叶打粉)敷冷结子疮,鱼口、汤火烫伤。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

  • 白扁豆皮

    药材名称白扁豆皮拼音Bái Biǎn Dòu Pí别名扁豆壳来源即白扁豆的种皮性味甘,微温。功能主治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能健脾利水,但无壅滞之弊。摘录《全

  • 莲子草

    药材名称莲子草拼音Lián Zǐ Cǎo别名虾钳菜、节节花、水牛膝、鲎脚菜来源苋科虾钳菜属植物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 (L.)DC.的全草。夏秋采。洗净晒干。性味

  • 大叶树萝卜

    药材名称大叶树萝卜拼音Dà Yè Shù Luó Bo别名石萝卜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红梗越橘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ccinium ardisioides Hook.f.ex C.B.C

  • 野芝麻花

    药材名称野芝麻花拼音Yě Zhī Mɑ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野芝麻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mium barbatum Sieb. Et Zucc.采收和储藏:4-6月采收,阴干。原形

  • 苦荞头

    《中药大辞典》:苦荞头药材名称苦荞头拼音Kǔ Qiáo Tóu别名荞叶七(《陕西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蓼科植物苦养麦的根及根茎。8~10月采收。原形态苦荞麦(《纲目

  • 九倒生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倒生药材名称九倒生拼音Jiǔ Dǎo Shēnɡ别名变异铁角蕨、铁狼萁来源蕨类铁角蕨科九倒生Asplenium varians W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山西、陕西、广西、

  • 白芥子

    《中药大辞典》:白芥子药材名称白芥子拼音Bái Jiè Zǐ别名辣菜子(《中药志》)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

  • 天罗水

    药材名称天罗水拼音Tiān Luó Shuǐ英文名juice of Towel Gourd别名丝瓜水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芭中的液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