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东菊

东菊

药材名称东菊

拼音Dōnɡ Jú

别名细药、兰铁草。踏地莲花莱、牙陷药、野菠菜、细牛舌片。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菊科植物东菊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基生叶丛生,倒披针形,先端圆,基部下延,狭长呈柄状,全缘,两面及边缘均密被细毛;茎生叶互生,无柄,披针形。花茎由叶丛生出,高14厘米,有细毛,头状花序生于茎枝顶端;苞片绿色,线状披针形;舌状花冠狭长.先端圆,不分裂,通常淡红紫色,管状花黄色,先端5裂,冠毛白色。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草坡。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补虚弱。治痨伤,口臭,牙龈出血,恶毒癞疮。

用法用量内服:煮鸭蛋吃。外用: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复方①补虚弱:细药、知母牛膝、金针花根各五钱。煎绿壳鸭蛋吃。

②治牙龈出血及口臭流涎:细药研末,取适量放患处。敷药前先用盐开水或淘米水漱口。

③治恶毒癞疮:鲜细药适量。捣烂包患处,每日换药三至四次。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顶头马蓝

    药材名称顶头马蓝拼音Dǐnɡ Tóu Mǎ Lán别名癣药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头马蓝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rphochlamys affinis (Griff.) Bre-mek. [

  • 黄槿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槿药材名称黄槿别名黄木槿、桐花、海麻、海麻桐、木麻、公背树来源锦葵科黄槿Hibiscus tiliaceus L.,以叶、树皮、花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微寒

  • 南瓜叶

    《中药大辞典》:南瓜叶药材名称南瓜叶拼音Nán Guā Yè出处《岭南草药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叶片,夏、秋采收。化学成分含叶绿素。为天然食用色素。功能主治治痢疾,疳积,创伤。

  • 膀胱七

    药材名称膀胱七拼音Pánɡ Guānɡ Qī别名小花火烧兰、野竹兰来源兰科火烧兰属植物小花火烧兰Epipactis helleborine (L.)Crantz [E. tangutica

  • 毛脉柳叶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脉柳叶菜药材名称毛脉柳叶菜别名兴安柳叶菜来源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毛脉柳叶菜Epilobium amurense Hausskn.,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晒干,生用。性味苦、涩,温。

  • 菊花

    《中国药典》:菊花药材名称菊花拼音Jú Huā英文名FLOS CHRYSANTHEMI别名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毫菊、杭菊、贡菊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

  • 甘菊花露

    药材名称甘菊花露拼音Gān Jú Huā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菊花的蒸馏液。原形态形态详"菊花"条。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甘苦:微寒,无毒。

  • 芸薹子

    药材名称芸薹子拼音Yún Tái Zǐ英文名Seeds of Bird Rape别名油菜子。出处出自《千金·食治》。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的种子。

  • 刺桐叶

    《中药大辞典》:刺桐叶药材名称刺桐叶拼音Cì Tónɡ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叶片。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蛔虫症。用法用量研末开水冲服,0.

  • 天竺桂

    药材名称天竺桂别名天竹桂、山肉桂、野桂来源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以树皮和叶入药。全年可采,剥下树皮阴干;叶随时可采,鲜用或阴干。性味甘、辛,温。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