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为还阳参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太阴主三阴之表,故为开。
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即涕。详该条。
证名。指患者手足热而心情烦躁。见《诸病源候论》卷十八。可见于骨蒸、虚劳等。详手心热、足下热、五心烦热条。
见《兽医国药及处方》。为苏木之别名,详该条。
亦称远血。出《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指大便下血,血在粪后。《景岳全书·血证》:“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参见便血条。本证可见于上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癌肿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阴络脉,见该条。
指第五胸椎。《素问·刺热篇》:“五椎下间主肝热。”
古刺法名。《灵枢·经筋》:“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劫为快之意,指于痛处取穴,用火针速刺即出的刺法。
出《名医别录》。即甜瓜子,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