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乌榄

乌榄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榄

药材名称乌榄

拼音Wū Lǎn

别名木威子、黑榄

来源橄榄橄榄属植物乌榄Canarium pimela Koenig,以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性味根:淡,平。叶:微苦、微涩,凉。

功能主治根:舒筋活络,祛风祛湿。用于风湿腰腿痛,手足麻木。

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上呼吸道炎,肺炎,多发性疖肿。

用法用量根0.5~1两。叶:3~6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乌榄

药材名称乌榄

拼音Wū Lǎn

别名木威子(《本草拾遗》),乌橄榄(《海槎余录》)。

出处《纲目》

来源橄榄科植物乌榄果实。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常绿大乔木,高10~16米;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绿色,无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65厘米,具小叶15~21枚;小叶对生,具短柄,革质,长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5厘米,宽3.5~7厘米,基郎偏斜,先端渐尖或锐尖,全缘,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平滑,网脉两面均明显。花两性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排成顶生或腋生的狭圆锥花序,花序长于复叶;萼杯状,3~5裂,长约2毫米;花瓣3~5,分离,长约为萼的3倍;雄蕊6,着生于花盘边缘,长度不超过花冠;子房上位,通常2室,每室有胚珠2,着生于中轴胎座上。核果卵形至椭圆形,略呈三角形,长3.5~4.5厘米,宽1.5~2厘米,成熟时黑紫色,表面平滑,核木质,两端钝,内有种子1~3,种子无胚乳。花期5~7月。果期8月。

本植物的根(乌榄根)、叶(乌榄叶)、种仁(乌榄仁)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平原、丘陵地、山地密林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酸涩,平。

①《广州记》:"苦涩。"

②《本草拾遗》:"酸,平,无毒。"

③《纲目》:"酸,辛,无毒。"

④《纲目拾遗》:"性温,味涩甘。"

功能主治止血,化痰,利水,消痈肿。

①《本草拾遗》:"主心中恶水,水气。"

②《生草药性备要》:"止血。"

③《本草求原》:"功近橄榄。"

④《岭南采药录》:"火煅存性,止血化痰。少盐渍之,名榄豉,乳痈初起,煎水洗之可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乌榄

药材名称乌榄

拼音Wū Lǎn

英文名Black Olive

别名木威子、乌橄榄、黑榄。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乌榄,皮黄黑色,肉白有文,层叠如海螵蛸状,酒筵中以为豆食品。《纲目》主治所载,悉言白榄,即今常食之青果,又所载榄仁可治吻燥者,亦指青果核中仁而言,非指乌榄仁也。按《粤志木语》橄榄有青、乌二种,闽人以白者名青果,粤中止名白榄,不曰青果也。乌榄子大肉厚,以温水泡软,俟紫脂浮起溢出,乃可食,水冷则生胶,热则肌肤反实,故必温水之和,乃醇其性。

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乌榄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arium pimela Leenh.[Pimela nigra Lour.;Canarium pimela Koenig]

采收和储藏: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乌榄 常绿大乔木,高10-16m。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绿色,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65cm;小叶15-21枚,革质,长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5cm,宽3.5-7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偏斜,全缘,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平滑;网脉两面均明显。花两性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花序腋生,为疏散的聚伞圆锥花序,长于复叶;萼杯状,3-5裂,在雄花中长约2.5mm,在雌花中长3.5-4mm;花瓣在雌花中长约8mm;雄蕊6,着生于花盘边缘,长不超过花冠;雌蕊无毛,在雄花中不存在,子房上位,通常3室。核果卵形至椭圆形,略呈三角形,长3.5-4.5cm,宽1.5-2cm,成熟时紫黑色,表面平滑,核木质,两端钝,内有种子1-2颗;不肯定适度退化。花期4-5月,果期5-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杂木林中,常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核果呈卵状长圆形,长26-32mm,径15-17mm。表面棕褐色。果核长纺锤状腰鼓形,长22-26mm,径9-10.4mm。两端锐尖,表面浅褐色,凹凸不平,具3条明显的纵棱纹,细棱间又各具不甚明显的粗棱。先端具3个眼点,每一眼点两侧各具一弧形细纵沟,直达种子中下部,2条细沟向相反方向弯曲。以粒大、均匀、饱满者为佳。

性味酸;涩;性平

归经脾;肺经

功能主治止血;利水;解毒。主内伤吐血;咳嗽痰血;水肿;乳痈;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心中恶水,水气。

2.《生草药性备要》:止血。

3.《本草求原》:功近橄榄

4.《岭南采药录》:火煅存性,止血化痰。少盐渍之,名榄鼓,乳痈初起,煎水洗之可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墨旱莲

    《中国药典》:墨旱莲药材名称墨旱莲拼音Mò Hàn Lián英文名HERBA ECLIPTAE别名旱莲草、水旱莲、莲子草、白花蟛蜞草、墨斗草、野向日葵、墨菜、黑墨草、墨汁

  • 木绣球茎

    《中药大辞典》:木绣球茎药材名称木绣球茎拼音Mù Xiù Qiú Jīnɡ出处河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木绣球的茎。原形态木绣球,又名:木球荚迷、绣球花、八仙花、紫阳花。落叶或

  • 燕子尾

    药材名称燕子尾别名锅铲叶、老鼠铃来源西番莲科燕子尾Passiflora henryi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微甘,温。功能主治补肺益气,消炎,杀菌。主治痢疾,肺结核,支气管炎

  • 玫瑰茄

    药材名称玫瑰茄拼音Méi Gui Qié英文名Roselle Calyx别名红金梅、红梅果、洛神葵、洛济葵。出处始载于《岭南农刊》。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玫瑰茄的共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

  • 山岗稔

    药材名称山岗稔拼音Shān Gǎnɡ Rěn别名山稔、山桃稔、山稔木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华夏子楝树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caspermum esquirolii (Levl.)Ch

  • 狗毛草

    药材名称狗毛草拼音Gǒu Máo Cǎo别名粘毛母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红骨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nia montana (Bl.) Koord.[Diceros monta

  • 地贵草根

    药材名称地贵草根拼音Dì Guì Cǎo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滇桂蛇根草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滇桂蛇根草,又名:地贵草。亚灌木,高约50厘米。上部分枝,枝对生

  • 艾纳香根

    《中药大辞典》:艾纳香根药材名称艾纳香根拼音ài Nà Xiānɡ Gēn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菊科植物艾纳香的根,植物形态详"艾纳香"条。性味辛,

  • 裂叶双盖蕨

    药材名称裂叶双盖蕨拼音Liè Yè Shuānɡ Gài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锡兰双盖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lazium zeylanicum(Hook.)Moore[As

  • 毛黄连

    《中药大辞典》:毛黄连药材名称毛黄连拼音Máo Huánɡ Lián别名毛连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蜀侧金盏花的全草。夏季采收,洗净,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