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乌鸡白凤丸

乌鸡白凤丸

药方名称乌鸡白凤丸

处方乌鸡(去毛爪肠)640g鹿角胶128g鳖甲(制)64g牡蛎(煅)48g桑螵蛸48g人参128g黄芪32g当归144g白芍128g香附(醋制)128g天冬64g甘草32g地黄256g 熟地黄256g川芎64g 银柴胡26g丹参128g山药128g芡实(炒)64g鹿角霜48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苦。

炮制上二十味,熟地黄地黄川芎鹿角霜、银柴胡芡实山药丹参八味粉碎成粗粉,其余乌鸡等十二味,分别酌予碎断,置罐中,另加黄酒1500g,加盖封闭,隔水炖至酒尽,取出,与上述粗粉掺匀,低温干燥,再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0~4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2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加味控涎丹

    药方名称加味控涎丹处方甘遂(去心)1两,紫大戟(去皮)1两,白芥子1两,木鳖子1两,桂5钱。制法上为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肩、背、臂痛。用法用量每服5-7-10丸,临卧淡姜汤或热水送下。摘录

  • 姜附丹

    药方名称姜附丹处方生姜(切片)5两,川附子(炮,切片,童便浸,再加姜汁炒干)5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补虚助阳,消阴。主伤寒阴证,痈疽发背,心胸作痛,心腹痞闷,喉庳,颐项肿,汤水不下;及虚劳发热,咳嗽

  • 黄米丸

    药方名称黄米丸处方干丝瓜1棒,巴豆肉14粒,陈仓米如丝瓜之多少。制法丝瓜去皮剪碎,和巴豆肉同炒,以巴豆色黄为度,去巴豆,又以陈仓米同炒米黄色,去瓜取米,为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水蛊。用法用量

  • 丁香益胃汤

    药方名称丁香益胃汤处方丁香1两,人参1两,诃黎勒皮1分,官桂半两,大黄(炮黑)半两。制法上细末。功能主治胃虚挟热,吐逆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加生姜2片,煎5分,温服。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

  • 灵妙散

    药方名称灵妙散处方人参(去芦头)1两,甘草1钱(炙黄),***2两(切碎,用黑豆半合同炒油出,去黑豆不用)。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冷热不调,腹痛泄泻,下痢赤白,肠滑无度,多因嗜卧,全不入食。用法用

  • 丁胡三建汤

    《古今医鉴》卷十:丁胡三建汤药方名称丁胡三建汤处方丁香良姜 官桂各4.5克制法上药锉为一剂。功能主治主冷心疼,面青唇黑,手足厥冷。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煎至170毫升,用胡椒50粒,炒黄色为末,调人

  • 栀子膏

    药方名称栀子膏处方栀子仁30克 川升麻30克***屑22克 蛇衔39克 兰叶60克(切)生地黄60克黄芩30克制法细锉,以猪脂750克,同入铛内,于微火上煎十余沸,滤去滓,膏成,盛于瓷盒中。功能主治治小

  • 腊享膏

    药方名称腊享膏处方猪油2两半,猯油2两半,香油2合半,海松子油1合,松子3两7钱半,黄蜡3两7钱半。功能主治冻疮。用法用量上各炼,去滓,和合成膏。先以药水洗,后涂之。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八

  • 二圣散

    《眼科阐微》卷二:二圣散药方名称二圣散处方白圣(即白矾,飞过用)1.5克 绿圣(即生绿胆矾)1.8克功能主治主烂弦风眼,一切眼症。用法用量先将二味研极细末,复用12圆黑将军(原注:将军,即熟圆铃枣),

  • 败鼓皮散

    药方名称败鼓皮散处方败鼓皮3分(炙黄),苦参1两,蘘荷根1两。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小儿中蛊。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次。摘录《医部全录》卷四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