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人中黄

人中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中黄

药材名称人中黄

拼音Rén Zhōnɡ Huánɡ

来源本品为甘草的加工品

炮制取两端有节的嫩竹筒,在其一端钻孔,将甘草粉从孔内装入,压紧,以融化的松香将孔封固。冬月浸粪坑中四十余天,取出,用水漂清,悬临风处,阴干,破竹筒取甘草,晒干备用。

性味甘、咸,寒。

归经入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热病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暗,或高热发狂,以及咽喉肿痛、丹毒等症。

用法用量一钱至三钱,包煎。

备注(1)本品以甘草为主,经加工制成,具有清火解毒的功效,对于上述各种实火热毒的病症,可配合清热解毒药物如石膏黄连连翘玄参等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人中黄

药材名称人中黄

拼音Rén Zhōnɡ Huánɡ

别名甘草黄(《医林纂要》),甘中黄(《现代实用中药》)。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溃后的制成品

制法甘草磨成粗粉,装入一端有节的竹筒内,另一端用布塞紧,松香封口,将竹筒刮去篾青,浸入清水粪坑中2~3月。一般多于冬季浸入,至翌春取出,用清水漂2~3星期,每天换水1次,至无臭为度。阴干后,劈破竹筒,取出甘草,晒干即成。

性状完整者呈圆柱形,外表及断面均呈暗黄色,稍粗糙,可见到甘草的纤维,纵横交织,相互凝聚,有时外表尚附有灰黄色的竹衣残片。质紧密略坚硬,表面易于剥落,有特殊气味。以干燥、不霉者为佳。

性味甘,寒。

①《本草汇言》:"味苦微甘,气大寒,无毒。"

②《本经逢原》:"甘咸,寒,无毒。"

③《本草求真》:"味甘,性寒。"

归经入心、胃经。

①《本草备要》:"入胃。"

②《玉揪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伤寒热病,大热烦渴,热毒斑疹,丹毒,疮疡。

①《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疾。"

②《本草蒙筌》:"治疫毒。"

③《本草经疏》:"解胃家热毒。"

④《本草备要》:"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

⑤《本经逢原》:"解天行狂热,温毒发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布包),2~3钱,或入丸、散。

注意《本草经疏》:"伤寒温疫非阳明实热者不宜用;痘疮非火热郁滞因而紫黑干陷倒靥者不宜用。"

复方①辟瘟:人中黄不拘多少,饭为丸,绿豆大,下十五丸。(《松峰说疫》人中黄丸)

②治大热发渴:人中黄兑白糖开水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瘟疫热盛:人中黄,黄连石膏煎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呕血吐痰,心烦骨蒸者:人中黄为末,每服三钱,茜根汁、竹沥、姜汁和匀服之。(《丹溪心法》)

⑤治丹毒:人中黄二钱,金银花一钱五分,丹皮一钱五分,生山栀二钱。水煎,一日三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⑥治河豚、菌毒及一切恶疮:人中黄、酒大黄,末,等分。无灰酒服,须臾泻利,毒即随出,虽大渴,不可饮水。(《本经逢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人中黄

药材名称人中黄

拼音Rén Zhōnɡ Huánɡ

英文名Licorice products

别名甘草黄、甘中黄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甘草末置竹币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的制成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完整者呈圆柱形,外表及断面均呈暗黄色,较粗糙,可见甘草纤维纵横交错聚集,质紧密略坚硬,表面易剥落。有特殊气味。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饮片性状:呈不规则的小块状,完整者呈圆柱形的段。外表面暗黄色,显粗糙而紧密,有的有灰黄色笔衣膜残留,易剥落。断面可见到甘草纤维,纵横交织,相互凝聚。质紧密略坚硬硬。具特殊气味。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外,防霉。

性味味甘;咸;性寒

归经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主天行热病;温病发斑;大热烦渴;痘疮血热;丹毒;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布包)6-10g;或入丸、散。

注意非实热性热病者禁用。

复方1.辟瘟:人中黄不拘多少,饭为丸,绿豆大,下十五丸。(《松峰说疫》人中黄丸)2.治大热发渴:人中黄兑白糖开水服。(《四川中药志》)3.治瘟疫热盛:人中黄。黄连石膏煎服。(《四川中药志》)4.治呕血吐痰,心烦骨蒸者:人中黄为末,每服三钱,茜根汁、竹沥、姜汁和匀服之。(《丹溪心法》)5.治丹毒:人中黄二钱,金银花一钱五分,丹皮一钱五分,生山栀二钱。水煎,一日三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6.治河豚、菌毒及一切恶疮:人中黄、酒大黄,末,等分。无灰酒服,须臾泻利,毒即随出,虽大渴,不可饮水。(《本经逢原》)

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疾。2.《本草蒙筌》:治疫毒。3.《本草经疏》:解胃家热毒。4.《本草备要》: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5.《本经逢原》:解天行狂热,温毒发斑。6.《本草求真》:人中黄。书载功专入胃解毒,以其味甘故也。其解五脏实热,以其气寒故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粉

    《中国药典》:红粉药材名称红粉英文名HYDRARGYRI OXYDUM RUBRUM来源本品为红***(HgO)。性状本品为橙红色片状或粉状结晶,片状的一面光滑略具光泽,另一面较粗糙。粉末橙色。质硬,

  • 白淋草

    药材名称白淋草拼音Bái Lín Cǎo别名接骨风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长茎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longicaulis Hand.-Maz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

  • 多穗石柯果

    药材名称多穗石柯果拼音Duō Suì Shí Kē Guǒ别名甜茶果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多穗石栎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Wall.)Re-

  • 蒲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蒲葵药材名称蒲葵拼音Pú Kuí别名扇叶葵、葵扇叶来源棕榈科蒲葵属植物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R. Brown,以种子及根入药。秋冬果熟时采

  • 硬骨凌霄

    《全国中草药汇编》:硬骨凌霄药材名称硬骨凌霄拼音Yìnɡ Gǔ Línɡ Xiāo别名竹林标、驳骨软丝莲、红花倒水莲来源紫葳科硬骨凌霄Tecomaria capensis (Thu

  • 海莲叶

    药材名称海莲叶拼音Hǎi Liá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海莲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uguiera sexangula(Lour.)Poir,[Phi-zophora sexangul

  • 辣子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辣子草药材名称辣子草拼音Là Zi Cǎo别名向阳花、珍珠草、铜锤草来源菊科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四川

  • 甜石榴

    《中药大辞典》:甜石榴药材名称甜石榴拼音Tián Shí Liu别名天浆(《酉阳杂俎》),甘石榴(《纲目》)。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一种味甜的果实。药理作用参见&qu

  • 飘拂草

    《中药大辞典》:飘拂草药材名称飘拂草拼音Piāo Fú Cǎo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莎草科植物两歧飘拂草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变异极大,秃净或稍被柔毛。茎细,高25~50厘米,在花序

  • 皂荚

    《中药大辞典》:皂荚药材名称皂荚拼音Zào Jiá别名鸡栖子(《广志》),皂角(《肘后方》),大皂荚(《千金方》),长皂荚(《本草图经》),悬刀(《外丹本草》),长皂角(《仁斋直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