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目连剳。见该条。
简称排托。即内托中的托毒透脓法。详内托条。
证名。指肌表有发热感觉。见《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外邪侵袭,阳明经脉受病。《景岳全书·伤寒典》:“阳明经病,为身热,目疼,鼻干,不眠,脉洪而长,以阳明主肌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为此证
舌边白厚,中央有黑干苔通向舌尖。为脏腑实热炽盛之候,症见大热、大渴、烦躁谵语、便闭、咽干,宜白虎、承气合用,清热解毒攻下(见《伤寒舌鉴》)。
见《陆川本草》。为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铃铃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白及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见《皇汉医学·产科发蒙》。即儿枕痛。详该条。
《审视瑶函》卷二方。羌活、独活各六分,白芍药、生地黄、泽泻各三分,人参、茯苓、炙甘草、白术、黄芪、熟地黄(酒洗)、当归身各四分,柴胡、防风各五分。为粗末,水煎服。治伤寒愈后,余邪不散,上走空窍,眼目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