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脉象分类之一。《脉诀》把二十四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三类。七表即浮、芤、滑、数、弦、紧、洪七种脉。
①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青木香之别名。②出《阳春县志》。为木防己之别名。各详该条。
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其循行方向均由手部经上肢伸侧走向头部。《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介绍】:见殷矩条。
病证名。常为一些咽喉和全身疾患的症状之一。可分为虚实二类。因于虚者,多由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薰灼咽喉所致。其证咽喉干燥而兼潮热,唇红颧赤,腰膝酸软,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肺阴虚
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为蕨麻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即棘针,详该条。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睥生痰核。详该条。
眵之俗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