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伏寒喉痈

伏寒喉痈

病名。多由寒邪内伏,郁于肺系,复感时邪而发。症见喉间红肿或带紫色,脉不浮数(《病源辞典》)。治宜温散寒邪。方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猜你喜欢

  • 散结定痛汤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酒当归一两,酒川芎五钱,炒丹皮、荆芥穗炭各二钱,益母草三钱,乳香一钱,焦山楂十粒,炒桃仁七粒。水煎服。治产后瘀血,少腹疼痛。

  • 摆子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墓头回之别名,详该条。

  • 圆利针

    圆,通员。即员利针。详该条。

  • 目涩

    证名。眼干燥滞涩或似异物入目般涩痛不适,称目涩。《诸病源候论》卷廿八:“目,肝之外候也。……上液之道,若悲哀内动腑脏,则液道开而泣下,其液竭者,则目涩;又风邪内乘其腑脏,外传于液道,亦令泣下而数欠,泣

  • 土黄

    病证名。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土黄身体冷,面色青,宜灸太冲及百会后心发际百壮。若面目及十指俱青,不治也。”参见黄疸有关条。

  • 混障证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谓漫珠一色之障也,患之者最多。有赤白二证,赤者易治于白者,赤者怕赤脉外爬,白者畏光滑如苔,……一云混睛证,白睛先赤而后痒痛,迎风有泪,闭涩难开,或时无事,不久亦发,年深则

  • 水红花

    见《滇南本草》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 女劳疸

    五疸之一。多因房劳伤肾,瘀血内阻所致。《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症因脉治·黄疸论》:“女劳疸之症,发热恶寒,膀胱急,小腹满,

  • 范思明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祖父范防御以小儿医闻名。思明继承家学,长于小儿癍疹。

  • 足跗发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脚发。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