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商品之一种,详人参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即漏芦汤第一方,见漏芦汤条。
书名。1卷。唐·侯宁极撰。撰年不详。本书为唐代文人利用药名数百种(现有195种)“尽出新意,考立别名”的文字隐语,如将牵牛称为“假君子”,川乌头称为“昌明童子”之类,可供研究古代药物名称和别名的参考。
病名。见《外科寿世方》卷二。即羊胡疮。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科铁镜》。指脐周绞痛的疝气。详小肠气痛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咬伤后可引致蜈蚣中毒。详该条。
《丹台玉案》卷六方。青皮、浙贝母、天花粉各二钱,蒲公英一握,连翘、鹿角、当归各一钱半。水、酒各一盅,煎服。治乳痈,恶寒发热,焮肿疼痛。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厥阴是阴经之里,故为阖。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油柑叶之别名,详该条。
心脏真气已绝的脉象。坚硬躁急,如弹丸、豆粒样的搏动,重按愈见躁急。《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心死脏,浮之实如丸豆,按之益躁急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