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出《素问·疏五过论》。由于情志内伤,耗营伤精所致,症见形体消瘦,精神憔悴,饮食无味,畏寒,善惊,健忘,四肢痿废等。治宜益精养血,镇心安神。②《张氏医通·杂门》引陈毓仁《痈疽图形》所载“失营”,认为即
见《赤水玄珠·呕吐哕门》。又称呕苦。详该条。
见洗冤集录条。
①人体部位名。指上、下眼睑部。《医宗金鉴》:“目纲者,即上、下目胞之两睑也,又名曰睫,司目之开阖也。”其中上眼睑部又称目上纲(或作目上网),下眼睑部又称目下纲(或作目下网)。②即目眩,详该条。
见《本经逢原》。为黄明胶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家。字与几。姑孰溪(今安徽当涂一带)人。为尚书左司郎,精于医术,将张仲景《伤寒论》加以整理,列方于前,类证于后,撰《伤寒要旨》一卷。另撰有《小儿保生方》3卷及《医家妙
病名。指饮冷受寒所致的泄泻。《古今医彻·泄泻论》:“寒胜则洞泻而澄彻清冷。”《不知医必要·泄泻》:“洞泻一症,忽然大泻不止,或汗或喘,最为危候。多因夏月伏阴在内,虚寒人恣食寒凉蔬果所致。须连服大剂附子
书名。3卷。明·童养学纂辑。童氏以吴恕《伤寒活人指掌图》一书不能概括张仲景论述伤寒的全貌,且伤寒、杂病编次混淆,提出:“活人此书,害人亦此书。”遂予补注辨疑,将诸证区分为正伤寒、类伤寒及传经、直中等。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见《银海精微》。又名巽廓、巽风廓、养化廓。①《审视瑶函》:以(气)轮上血脉丝络为凭,“巽位东南,络通中焦之腑,脏配心包。”②《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风廓即风轮也,风轮属肝,肝与
《幼科铁镜》卷二方。羌活、前胡、半夏、陈皮、柴胡、赤芍药、茯苓、川芎、枳壳、厚朴、桔梗、苍术、升麻、葛根、藿香、独活、甘草。水煎服。治时毒烧热,或肿颈,或肿腮,或身有肿毒;或头疮愈后,毒气归内,而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