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实外虚
详内痛外快条。
详内痛外快条。
出《本草图经》。即桃茎白皮,详该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明代始独立设科,参见十三科条。
出《名医别录》。为玉竹之别名,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喉咙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睛明在目内眥泪孔中。”《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称此为“内睛明”。并定位于眼内眥泪阜上。主治目赤红肿,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结膜炎等。沿眶内侧壁直刺0.5~1寸。勿捻
解剖名。见《审视瑶函》。又名上胞、上睥。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其上界为眉,下界为上睑之眼弦。参见眼睑条。
舌的边缘。属肝胆。色赤为肝胆有热,有瘀点多主内有蓄瘀。
【介绍】:明代医家,字竹溪。江浦(今属江苏)人,丁毅后裔,勤研痘科三十余年,以医名。校阅《痘疹全书》及巴蜀龙公旧著,撰《痘疹玉函集》(1522)六卷。又取先人遗篇合为《丁氏锦囊三种秘录》等书。子选、遂
【介绍】:晋代医生。字德如。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精研本草及医方。
养生术语。指唾液。《医心方》卷二十七:“唾者凑为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