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冲剂

冲剂

冲服剂。详该条。

猜你喜欢

  • 背痛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多由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足太阳经所致。其症背痛或兼板滞,牵连肩项,或连腰部,可兼有恶寒等。治宜祛风散寒,疏通经气为主。用羌活胜湿汤加减。又背为脏腑腧穴所在,脏腑发生疾病,都会

  • 葛哲

    【生卒】:1324~1461【介绍】:明代医生。字明仲。江苏昆山人。世医出身,读各家医书,专长小儿科,曾任荆府、梁府、楚府良医等职。编有《保婴集》,已佚。

  • 蟮漏

    病名。生于小腿肚的一种疮疡。出《医说》卷六。由湿热内搏,外感风邪,滞于肌肤,留于血脉而成。常发于小腿肚。初起形如湿疮,痛痒相兼。破流黄水,疮口深如钉钻,缠绵难愈;若疮口受寒,则疮口肌肤发冷。治宜清热理

  • 二干

    运气术语。见《素问遗篇·刺法论》。刚干与柔干的合称。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阳干气刚,阴干气柔,故名。

  • 心腹痛啼

    小儿突然因心腹疼痛而啼。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小儿气血不足,肠胃挟冷,再感风寒之邪,邪气分争,攻冲上下,而致心腹刺痛作啼。甚者可表现为面易五色,状似惊痫。治疗:轻者宜补中健脾,用六神散;重者宜温中

  • 疾脉

    脉象之一。又称极脉。脉来急速,较数脉尤甚,成人一息七、八至。《脉诀汇辨》:“六至以上,脉有两称,或名曰疾,或名曰极,总是急速之脉,数之甚者也。”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见于急性热病,虚损劳伤者,多是危重

  • 漏泄

    古病名。出《灵枢·营卫生会》。由于感受风邪,腠理开疏,复因热食之气蒸泄所致。主症为热饮食入胃,随即汗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肾,或出于半身。《证治要诀》卷九:“胃气不固,荣血漏泄,宜黄芪建中汤加浮麦少许。

  • 肾气盛

    ①肾气充盛。使人体格强健,发育旺盛,并有生殖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②指肾病邪气壅盛。《灵枢·淫邪发梦》:“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

  • 火化少阳

    运气术语。三阴三阳分司六气,其中少阳属相火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司天,其化以火。”

  • 腓腨发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腓腨发疽、腓腨疽。由肾水不足积热而成。初起小腿肚漫肿坚硬,紫暗抽痛,进而腐溃。出稠脓者为顺,出清水者为逆。初起宜服仙方活命饮;溃后可服八珍汤;气血两虚者可服十全大补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