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休息痢。见该条。
指悲哀过度所致的疾病。《医醇賸义·悲伤》:“悲则气逆,愤郁不舒,积久伤肺,清肃之令不能下行。”用加味参苏饮。参见善悲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前臂屈侧,大陵穴上1寸处。主治鹅掌风,口腔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四。即剪口疮,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胃虚热。①胃气虚弱而引起的发热。《小儿药证直诀》:“发热而不欲饮水者,胃气虚热也。用白术散。”若见于热病后期,兼有口干、舌燥者,宜养胃生津,用竹叶石膏汤加减。②“吐泻昏睡,露睛者,胃虚热”
经穴别名。出《医学正传》。即大敦,见该条。
出《素问·痿论》。详宗筋弛纵条。
见沈氏尊生书条。
病名。《脉因证治》卷下:“咳而声嘶破,俗名声散也。”即音嘶。详该条。
见图注八十一难经定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