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半边旗

半边旗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边旗

药材名称半边旗

拼音Bàn Biān Qí

别名半边蕨、单片锯、半边牙、半边梳、半边风

来源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黄疸型肝炎,结膜炎;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疡疖肿,湿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5~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水煎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半边旗

药材名称半边旗

拼音Bàn Biān Qí

别名甘草蕨(《广州植物志》),甘草凤尾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半边莲、半边蕨(《广西药植图志》),半凤尾草(《南宁市药物志》),半边风药(《贵州民间药物》),凤凰尾巴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单边旗、半边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风尾蕨科植物半边旗带根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茎短,匍匐,密被狭披针形、黑褐色鳞片。叶疏生;叶柄粗壮,直立,长20~50厘米,深褐色,或近基部呈黑色,光亮,裸净与叶轴同;叶近革质,两面无毛,卵状披针形,长15~50厘米,宽10~25厘米;1回羽状分裂,上部羽状深裂达于叶轴,裂片线形或椭圆形,劲直或呈镰形,全缘,基部下延;下部约在2/3处有近对生的半羽状羽片4~8对,疏生,顶端长尖,全缘,上缘不分裂,下缘深裂达于中脉,裂片线形或镰形,基部下延;叶脉明显,单出或分枝。孢子囊群线形,连续排列于叶缘,子囊群盖线形,膜质。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溪边或墙上等阴湿地。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及台湾等地。

性味《陆川本草》:"辛,凉。"

功能主治止血,生肌,解毒,消肿。治吐血,外伤出血,发背,疔疮,跌打损伤,目赤肿痛。

①《岭南采药录》:"凡毒蛇咬伤,可将叶捣烂和片糖敷:治疮疖,煎水洗。"

②《南宁市药物志》:"止血,生肌,消肿,止痛。治跌打,痢疾,发背,蛇伤。"

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根茎,煎服,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研末撒:或煎水洗。

复方①止吐血:生半边旗一握,捣烂,米泔水冲取汁饮。

②止血埋口:生半边旗捣烂敷或干粉撒刀斧伤处。

③治马口疔:半边旗嫩叶二份,黄糖一份。捣烂敷。(①方以下出《广西药植图志》)

④治中风:半边风药、石菖蒲、马蹄决明各三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半边旗

药材名称半边旗

拼音Bàn Biān Qí

英文名Semipinnated Brake Herb, Herb of Semipinnated Brake

别名甘草蕨、甘草凤尾蕨、半边莲、半边蕨、半凤尾草半边风药、凤凰尾巴草、单边旗、半边梳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半边旗的全草或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semipinnat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根茎采挖后,除去叶须、根和鳞叶,洗净,趁鲜切片,干燥。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茎短,匍匐,密被狭披针形、黑褐色鳞片。叶疏生;叶柄粗壮,直立,长20-50cm,深褐色,或近基部呈黑色,光亮,裸净与叶轴同;叶近革质,两面无毛,卵状披针形,长15-50cm,宽10-25cm;上部羽状深裂达于叶轴,裂片线形或椭圆形,劲直或呈镰形,全缘,基部下延;下部约在2/3处有近对生的半羽状羽片4-8对,疏生,顶端长尖,全缘,上缘不分裂,下缘深裂达于中脉,裂片线形或镰形,基部下延;叶脉明显,单出或分枝。孢子囊群线形,连续排列于叶缘,子囊群盖线形,膜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50m以下的林下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等地。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3-羟基-6-羟甲基-2,5,7-三甲基-1-茚满酮(3-hydroxy-6-hydroxymetyyl-2,5,7-trimethyl-indan-1-one),对映-11α-羟基-15-氧代-16-贝壳杉烯-19-羟酸(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e-19-carboxylic acid),对映-11α-羟基-15-氧代-16(S)-贝壳杉烷-19-羟酸[ent-11α-hydroxy-15-oxo-16(S)-kauran-19-carboxylic acid],对映-11α-羟基-15-氧代-16(R)-贝壳杉烷-19-羟酸[ent-11α-hydroxy-15-oxo-16(R)-kauran-19-carboxylic acid],对映-7α,9-二羟基-15-氧代-16(S)-贝壳杉烷-19,6-内酯[ent-7α,9-dihydroxy-15-oxo-16(S)-kauran-19,6-olide]。

药理作用1.抗癌作用 半边旗水提取液(PWE)和醇提取液(PAE)对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K562有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并明显降低HL-60细胞的分裂指数,半边旗5g/kg对体内移植性肿瘤小鼠肉瘤S180和小鼠HepA肝癌也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低10倍剂量的半边旗水提取液与低剂量5-氟尿嘧啶(5-Fu)联合用药可使5-Fu抑瘤率提高,在抑瘤的同时不降低荷瘤鼠末梢血白细胞数。

2.抗菌作用 100%半边旗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3.毒性 以75g生药/(kg·d)小鼠灌胃,连续观察1星期无异常;PWE和PAE溶血试验均为阴性,提示急性毒性很低。

性味苦;辛;凉

归经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泄泻;痢疾;黄疸;目赤肿痛;牙痛;吐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皮肤瘙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凡毒蛇咬伤,可将叶捣烂和片糖敷;治疮疖,煎水洗。

2.《南宁市药物志》:止血,生肌,消肿,止痛。治跌打,痢疾,发背,蛇伤。

3.《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根茎,煎服,治目赤肿痛。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簇生卷耳

    药材名称簇生卷耳来源石竹科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感冒,乳痈

  • 淡豆豉

    《中国药典》:淡豆豉药材名称淡豆豉拼音Dàn Dòu Chǐ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 Merr. 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性状本品呈椭圆形,略扁,长0.

  • 扶芳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扶芳藤药材名称扶芳藤拼音Fú Fānɡ Ténɡ别名换骨筋、小藤仲、爬行卫矛来源卫矛科卫矛属植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

  • 卷丝苦苣苔

    《中药大辞典》:卷丝苦苣苔药材名称卷丝苦苣苔拼音Juǎn Sī Kǔ Jù Tái别名渣加哈梧(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卷丝珊瑚苣苔的全草。7~8月采收。原形

  • 黄刺皮

    《中药大辞典》:黄刺皮药材名称黄刺皮拼音Huánɡ Cì Pí别名黄三刺皮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的茎皮。4~5月间,开始出芽长叶时,砍取较租的

  • 白鸡屎藤

    《中药大辞典》:白鸡屎藤药材名称白鸡屎藤拼音Bái Jī Shǐ Ténɡ别名臭皮藤、臭茎子、迎风子(《植物名实图考》)。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毛鸡屎藤的根或全草。全

  • 二色补血草

    《中药大辞典》:二色补血草药材名称二色补血草拼音èr Sè Bǔ Xuè Cǎo别名燎眉蒿(《甘肃中草药手册》),补血草、扫帚草、匙叶草、血见愁(《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 星毛蕨

    药材名称星毛蕨拼音Xīnɡ Máo Jué英文名Prolific Ampelopteris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星毛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

  • 川山橙根

    药材名称川山橙根拼音Chuān Shān Chénɡ Gēn别名蔷薇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川山橙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odinus hemsleyanus Diels采收和储藏:夏、

  • 牛尾参

    药材名称牛尾参拼音Niú Wěi Shēn别名粘山药、粘狗苕、粘芋、黄药、黏粘粘出处《植物名实图考》谓:“薯蓣,《本经》上品,即今山药……云南有一种,根长尺余,色白而扁,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