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南雅堂医书全集

南雅堂医书全集

丛书名。又名《陈修园医书十六种》,或名《公余十六种》。清·陈念祖撰。刊于1865年。包括《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十药神书注解》等十六种。陈氏著作浅近易懂,大多切于实用,故流传甚广。此外尚有名为《陈修园医书二十一种》以及四十八种、六十种、七十种、七十二种等多种刊本,多余部分均系书商附入其他医家的一些著作。

猜你喜欢

  • 刺灸心法要诀

    针灸著作。8卷(即《医宗金鉴》卷79~86)。清·太医院编。刊于1742年。其中卷79为九针、十二经井,荣、俞、经、合、原,络穴、八会穴及经脉流注;卷80为周身骨度及各部诸穴;卷81~84为十二经及奇

  • 认药学

    蒙药书。罗布增苏勒和木用藏文撰于十八世纪。全书共四册。主要介绍矿物药、植物药和动物药的形态。现存木刻本。

  • 蒜泥灸

    药物发泡灸之一。用生大蒜捣烂成泥敷贴穴位上使之发泡的方法。敷贴时间约1~3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虚劳,乳蛾等。

  • 痰疾癫狂

    病名。指癫狂因痰热所致者。见《疑难急症简方》。治宜补脾消痰。方用化狂丹等。参见狂、癫狂条。

  • 生气

    ①生发和增强元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参见少火生气条。②春天的生发之气,为万物生长所必需。③元气。《难经·八难》:“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参见元气条。④泛指人

  • 阙上

    阙之上、天庭之下的部位。古人认为可作望诊咽喉病证的参考。《灵枢·五色》:“阙上者,咽喉也。”近人报道此处涂敷巴豆朱砂膏防治白喉获效。

  • 乌豆衣

    见《中药临床应用》。为黑大豆皮之别名,详该条。

  • 乌泡根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根之简称,详该条。

  • 大汗出

    证名。出《灵枢·五禁》。大量出汗之意。有见于外感病发汗之后,汗出表解而渐愈者。有热迫津液外泄,大汗出而里热转甚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

  • 绸完索南扎西

    参见舒卡·年姆尼多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