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豨莶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即物偶入睛证。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南五味子,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水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蛇节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证名。见《银海精微》。指眼觉沙涩,有异物感。又名碜涩、瘾涩。多由风热、肝火、阴虚火旺或异物入目所致。症见眼内沙涩外,多伴有羞明流泪,红赤痒痛等。常见于外障眼病。宜结合眼及全身证候辨证施治,分别选用祛风
症名。出《灵枢·口问》。系指自咬其颊。详见啮舌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详该条。
指葵菜、韭菜、豆叶、野蒜、葱等五种蔬菜。《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菜为充。”
①经穴名。代号LR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位于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处。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