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中和

口中和

外感病过程中已不苦不燥,食而知味。表示胃阴恢复,胃气正常。

猜你喜欢

  • 药拈子熏

    出《外科启玄》卷三。即熏法。见该条。

  • 津窍

    舌下廉泉穴和玉英穴(或作金津穴和玉液穴),为分泌津液的孔道,故称津窍。《灵枢·胀论》:“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

  • 白屑风

    病名。以头皮脱白屑为主的一种疾病。《外科正宗》卷四:“白屑风多生于头、面、耳、项发中,初起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之又生。”由于肌热当风,风邪侵入毛孔,郁久血燥,肌肤失养所致。好发于头皮,可见

  • 疳嗽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因疳疾而引起的咳嗽,多为疳热损伤肺气所致。临床表现除具有疳的症状外,多伴咳嗽咯痰,胸闷气急,消瘦,盗汗,五心烦热等。治宜利肺除疳,豁痰止咳,用泻白散加减。参见肺疳条。

  • 必齐

    齐,通剂。指必须服用的药剂。《素问·汤液醪醴论》:“必齐毒药攻其中。”《素问·玉版论要》:“必齐主治。”一说:必为火之形近误字,必齐即火齐。

  • 心热

    泛指心的各种热性病证。又称心气热。火气通于心,而心主血脉,藏神,故心气亢盛多表现为火热之证,影响神志及血脉。症见心中烦热,睡眠不宁,喜笑不休或神志昏愦,面红,口渴,小便黄,舌红,脉数等。治以清心泻火为

  • 交经八穴

    出《针经指南》。即八脉交会穴,见该条。

  • 赤白浊

    病证名。即浊病。因浊病有赤浊、白浊之不同,故又称赤白浊或二浊。赤白浊在古代文献中有指小便浑浊者(如《丹溪心法·赤白浊》),后人名为便浊、溺浊、尿浊;有指阴茎口流浊物而小便不浑浊者(如《证治准绳·赤白浊

  • 经络汇编

    书名。不分卷。明·翟良撰。刊于1628年。此书依十四经的排列顺序,联系脏腑、经络、经穴予以论述,并附脏腑经脉图及歌诀、手足经起止图、内景图和奇经八脉论等。

  • 单鹅

    病名。见《儒门事亲》卷三。《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肿于一边者为单蛾,此其形必圆突如珠……。”即单乳蛾。详乳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