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津

口津

涎的别名。俗称口水。参涎条。

猜你喜欢

  • 抚芎

    见《丹溪心法》。为川芎之别名,详该条。

  • 胃虚汗

    证名。指胃气虚弱而致自汗之证。《张氏医通·杂门》:“胃虚水谷气脱散者,汗自出,必气虚少食。”治宜补气运脾丸。参见自汗条。

  • 推疣法

    外治法的一种。见《中医外科学》。适用于高出皮面,损害较少的寻常疣及丝状疣。用棉花棒或刮匙(刮匙头部用棉花包裹)使其紧贴疣的根部,与皮肤成30°角,然后向前推之(用力不可过猛,如疣体表面角化过度,则在局

  • 耳尖

    ①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成》。位于耳廓上端,卷耳取之,尖上是穴(《奇效良方》)。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等。直刺0.1寸;或点刺放血。②经穴别名。见《银海精微》。即率谷,见该条。

  • 观音柳

    出《卫生易简方》为柽柳之别名,详该条。

  • 口淡

    指口内有淡而无味的感觉。《世医得效方》卷十七:“虚则口淡。”《景岳全书·口舌》:“凡大劳大泻大汗大病之后,皆能令人口淡无味,亦岂皆胃火使然耶。”《医学正传·口病》:“有口淡者,知胃热也。”有虚、实之别

  • 膏肓腧穴灸法

    见灸膏肓腧穴法条。

  • 廷孔

    亦作庭孔,指阴道。《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张志聪注:“廷孔,阴户也。”

  • 池泉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手背腕横纹之中点,与大陵穴相对处。主治心胸痛。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攻里不远寒

    用药法则。指里实热证需用寒下药攻下时,虽值严寒季节,亦不必避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