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齿类要

口齿类要

  • 口齿类要

    茧唇一口疮二齿痛三舌症四喉痹诸症五喉痛六诸骨稻谷发鲠七治诸鲠咒法八误吞水蛭九诸虫入耳十蛇入七窍及虫咬伤十一男女体气十二附方并注

  • 口齿类要

    书名。1卷。明·薛己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书中记载了茧唇、口疮、齿痛、舌症、喉痹、喉间杂症等十二类口齿科疾病的辨证验案与方剂。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

猜你喜欢

  • 补脾不如补肾

    治则。肾为先天之本,肾阳(命门之火)可以生脾土,使脾土健旺,发挥其正常的功能;肾又是五脏六腑藏精之处,关系到一身精气的消长盛衰,故有补脾不如补肾之说。宋·严用和《济生方》:“补脾不如补肾。肾气若壮,丹

  • 白环藤

    出《本草拾遗》。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

  • 中庭

    ①经穴名。代号RN16。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位于胸正中线,平第五肋间隙。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前皮支和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主治胸胁胀满,呕吐,呃逆,噎膈,以及心绞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

  • 居气

    运气术语。指少阴间气。因少阴为君火,故尊之而称为居气。即君火之气,无所不居之意。所谓间气是分司于司天在泉之左右的。司天在泉之气,主一年的气化,间气之气,主六十日的气化。《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司天

  • 冷闭

    病名。指受寒所致咽喉生疮而失音。《世医得效方》卷十七:“咽喉生疮、冷闭,声不出者,秘传降气汤去陈皮加黄芩煎。”仍于喉下咽管口灸三壮即愈。

  • 温病条辨医方撮要

    书名。2卷。清·杨璿撰,黄惺溪纂。刊于1841年。本书系黄氏将杨璿《寒温条辨》一书予以提要撮精编纂而成。书中辨析伤寒、温病、温疫之异,并扼要地介绍温热病多种病证,卷末有临床较常用的温病十五方及可供参考

  • 足太阴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太阴之别。《灵枢·经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本络脉发生病变,实则腹痛;虚则膨胀。如脉气逆乱则上吐下泻。

  • 环中

    经外奇穴名。见《中国针灸学》。位于环跳穴与腰俞穴连线之中点。主治坐骨神经痛。直刺1~1.5寸。艾炷灸5~15壮;或艾条灸10~30分钟。

  • 六府胀

    出《灵枢·胀论》。指胃胀、大肠胀、小肠胀、胆胀、膀胱胀、三焦胀。详各该条。

  • 气急喘

    证名。指喘急无痰。《丹溪心法·喘》:“气急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参见气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