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8卷。丁甘仁撰。刊于1927年。卷1~6为内科杂病、时病;卷7妇科;卷8外科。分列伤寒、霍乱、调经、脑疽等多种病证,收载病例约400个左右。丁氏疗病,兼采各家之长,灵活机变。治外感病能融会伤寒与
证名。即牙龈肿。治法:属风邪入侵者,宜疏风消肿,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属血虚者,宜补血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等加减。属肾阴虚亏,虚火上炎者,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丸等。
病名。又名久恶疮、恶毒疮、顽疮。①《刘涓子鬼遗方》卷五载“治头疮恶疮骨疽等牛屎熏方”,是指一般顽固的外疡。②《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诸疮生身体……疮痒痛焮肿而疮多汁,身体壮热,谓之恶疮也。”泛指脓液
综合性医书。6卷。清·程履新撰于1683年。本书有论有方,以方为主。卷1论述古医书,诊治要则、用药机要等;卷2~6分科、分门、分证记述方剂,以内科杂病方论为主,兼有五官,妇科,儿科,外科病证。每证列病
证名。指口唇泛现青暗的病色。多因寒中血脉凝滞,不能外荣所致。《灵枢·经脉》:“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医学入门·伤寒杂症》:“无色泽而唇青者,必是寒中。阴症胸膈满,面色及唇皆无色泽,手足冷者,
经穴名,代号LU9。出《灵枢·本输》。别名大泉、太泉、鬼心。属手太阴肺经。俞(土)、原穴。八会穴之脉会。位于掌后腕横纹桡侧端,当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及桡
见龙木论条。
【生卒】:七世纪【介绍】:唐代著名医生。高宗时侍医。以医术名于时,精针术,曾为唐高宗刺百会、脑户出血,治疗风脑头痛茯良效。
①见《福建民间草药》。为毛茛之别名,详该条。②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石龙芮之别名,详该条。③见《广东中草药》。为自扣草之别名,详该条。④见《安徽中草药》。为藁本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与五体相合,脾主要合于肉。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吸收而得,肌肉丰满与消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素问·五藏生成篇》:“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