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篇名。本篇对各经的重要俞穴,作了推本求原的论述,故名。主要论述五脏六腑与经脉之气,在肘膝关节以下,出入流注经过的所在,指出了井、荥、输、原、经、合等要穴分布在四肢肘、膝、四关以下的特定部位,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称鹜泄、鸭溏。《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鹜溏者,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鸭粪,所以澄沏清冷,小便清白,.湿兼寒也。附子理中汤。”《金匮翼·泄泻诸症统论》:鹜溏者,水粪并趋大肠
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名医。相传为黄帝之臣,精于针灸术。旧说黄帝与伯高等人论医药而创医药,为穿凿附会之说。
南北朝时称双生为厘孳。详双生条。
病名。因劳损伤肺所致。《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肺劳者,短气而面肿,鼻不闻香臭。”《圣济总录·虚劳门》:“肺劳者。或因形寒饮冷,逆秋气所致。其证短气面肿,鼻不闻香臭,胸中结滞,气乏声嘶,咳嗽呀呷,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梦遗。详该条。
《素问》篇名。风为六气之一。风气中人则病。本篇主要讨论各种风病病理变化的特征,阐明“风者善行而数变”和“风为百病之长”的意义,故名。
病证名。燥痰证之一。《症因脉治·内伤痰症》:“燥痰之症,咳嗽喘逆,痰火上升,时咳时止,痰不能出,连嗽不已,面赤气升,此内伤燥痰之症也。”多因肺肾阴亏,或膏粱厚味,肠胃积热,火灼津液而致。治宜养阴润肺为
【介绍】:五代药学家。一说宋药学家。姓大、名明,《鄞县志》记载为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古今医统》记载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对药物很有研究,在诸家本草和当代用药经验的基础上,以药物的寒温、性味、华实
经穴名。代号LI5。出《灵枢·本输》。别名中魁。属手阳明大肠经。经(火)穴。位于腕关节桡侧,拇指上翘时,在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中;或以两手虎口交叉,当拇指尽处是穴。布有桡神经浅支,头静脉、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