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铺地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下,上挟颃颡也。”颃颡,指喉头及咽峡部。
【介绍】:明代医家。汝南(今属河南)人,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因多病,志习岐黄。后因痛惜子女患痘疹夭折,乃精研诸家小儿方书,学有所成。晚年得子,复值痘疹流行,自行调治,虽数濒危险,皆应手而起,遂闻名于
见《本草纲目》。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陈笏庵《胎产秘书》。即冻产。详该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蒟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王泰林条。
即太阳腑病。见《伤寒医诀串解》卷一。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胡黄连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RN14。出《脉经》。属任脉。心之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6寸(《千金要方》)。一说在脐上6.5寸(《针灸甲乙经》)。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心胸痛,胃脘痛,呃逆,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