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四满丸

四满丸

①《外台秘要》卷九引《古今录验方》方。炙蜈蚣二枚,炒芫花根五分,踯躅花四分,干姜川芎桂心各四分,人参细辛各二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大豆大,每服五至十丸,米饮送下,日三次。治五嗽(气喘、痹嗽、燥嗽邪嗽冷嗽)。②《外台秘要》卷九引深师方。干姜、桂心、踯躅花、川芎、紫菀、芫花根皮各二分,人参、细辛、炙甘草半夏鬼督邮各一分,炙蜈蚣(去头足)一条。为细末,炼蜜为丸,大豆大,每服五至八丸,米饮送下,日三次。治五嗽(上气嗽、饮嗽、燥嗽、冷嗽、邪嗽)。

猜你喜欢

  • 酒哮

    证名。指因酒伤所致的哮喘。属虚哮范畴。《类证治裁》卷二:“治虚哮,用麦冬三两,桔梗三钱,甘草二钱。……酒哮,加柞木三钱。”参见虚哮条。

  • 积嗽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食积咳嗽。详该条。

  • 清心补血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人参、当归、白芍药、茯神、酸枣仁、麦门冬、川芎、生地黄、栀子、炙甘草、陈皮、五味子。水煎服。治劳心思虑,损伤精神,头眩目昏,心虚气短,惊悸烦热者。

  • 丹毒赤遊肿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热毒之气,客于腠理,搏于血气,发于外,上赤如丹热,毒与血相搏而风气乘之,所以赤肿进走而遍体。亦称赤进丹毒,治宜清热解毒,用大连翘汤、消毒饮加减。

  • 董君异

    【介绍】:见董奉条。

  • 跨骨

    骨名。即髋骨。详该条。

  • 柔汗

    又名冷汗。《伤寒论·辨脉法》:“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成无己注:“柔为阴。柔汗,冷汗也。”参见冷汗、黏汗条。

  • 胎前痢疾

    病名。明·赵献可《邯郸遗稿》:“胎前痢疾,切不可用芍药汤,宜胃苓汤,此药多服,虽有阴结,亦能自消,宜倍加白术,半夏、山楂。”即妊娠下利。详该条。

  • 少阴三急下

    指急性热病少阴阴液耗伤,又见阳明燥实内结的三种急下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

  • 乳妬

    病名。见刘斋甫《妇科三字经》。指两乳胀硬痛疼,憎寒发热的病症。即妬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