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四肢热

四肢热

症名。出《素问·逆调论》。多因阴气虚阳气盛,或复有风寒外束所致。《脾胃论·脾胃胜衰论》:“若脉弦气弱自汗四肢发热,或大便泄泻,或皮毛枯槁发脱落,从黄芪建中汤。”《证治汇补·发热章》:“四肢蒸灼如火者,必阴气虚,阳气盛。……外候口干体瘦,食少懒倦,遇夜尤甚,平旦不觉,宜秦艽鳖甲散主之。”《寿世保元·发热》:“论男妇四肢肌表发热如火烙,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遇食冷物,抑遏阳气脾土之中,火即上越,宜用升阳散火汤。”《医脉摘要·发热辨》:“四肢发热,口唇干燥,烦闷不宁而身不热者,脾热也。”参见发热等条。

猜你喜欢

  • 接骨

    经外奇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即接脊。见该条。

  • 闪跌血崩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多因登高跌坠,或闪挫受伤,损及冲任,恶血下流,以致突然阴道出血量多,色鲜红或黑黯有块,腹部按之疼痛。治宜行血祛瘀。方用逐瘀止血汤,或用七厘散、益母膏等。

  • 水胶

    出《外台秘要》。为黄明胶之别名,详该条。

  • 五花血藤

    见《湖南药物志》。为九龙藤之别名,详该条。

  • 红内消

    ①见《外科精要》。为何首乌之别名。②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金刚散之别名。各详该条。

  • 内补鹿茸丸

    《卫生宝鉴》卷十五方。鹿茸(酥炙)、菟丝子(酒浸)、炒蒺藜、紫菀、白蒺藜、肉苁蓉、官桂、炮附子、阳起石、蛇床子(酒浸)、桑螵蛸、黄芪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送下。治男子劳

  • 李西垣

    【介绍】:见李炳条。

  • 竹节骨折伤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竹节骨即指骨。多因跌打、压撞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屈伸活动障碍,折端移位者,畸形明显。治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如有破损及骨端外露者,应予清创及牵引整复。内服复元活血汤、七

  • 纪齐卿

    【介绍】:见纪天锡条。

  • 鼻茎

    即鼻柱。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