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圆翳。历代医籍因其病因、形、色、程度不同而名称各异,实际皆黄睛(晶状体)病变混浊。如先天所致者,名胎患内障;形如枣花者,名枣花内障;黄而明莹者,名如金内障;由于病变程度不同而名称相异者,如《审视瑶函》于如银障症指出:“此症专言瞳神中之白色内障也,轻则一点白亮,而如银星一片(如银内障);重则瞳神皆雪白而圆亮,圆亮者,一名圆翳内障。”可由肝经风热阴虚湿热,上攻于目;肝肾阴虚,目失濡养;先天不足而胎患等所致。“初患之时,眼前多见蝇飞花发,垂蟢,薄烟轻雾,渐渐加重,不痛不痒,渐渐失明。眼与不患眼相似,且不辨人物,惟睹三光。”(《秘传眼科龙木论》)。透见瞳内,黄精呈不同形色之混浊,“色白或微黄,或粉青,状如星、如枣花、如半月、如剑脊、如水银之走、如膏脂之凝、如油之滴水中、如冰之冻杯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可一眼先患或双眼同病。因肝经风热引起者,宜平肝清热,用防风散石决明散加减;由阴虚湿热引起者,宜养阴、清热、除湿,用甘露饮加减;由肝肾阴虚引起者,宜滋养肝肾,用杞菊地黄丸补肾丸加减,并可用针刺疗法,选用睛明球后攒竹鱼腰合谷足三里等穴。凡翳定障老而光感色觉正常者,可手术治疗。本病相当于今之白内障。参见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正体类要

    骨伤科专著。2卷。薛己撰。刊于1529年。上卷首载正体主治大法凡19条,次载作者对扑伤、坠跌、金伤及汤火伤三类病的医案共64种病证。每证1~3例不等;下卷为伤科所用方剂。全书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紧密。解放

  • 黄肉随

    疫病的一种。见《伤寒总病论》卷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疫论》:“病者头重,颈直,皮肉强痹,或蕴而结核,起于喉颈之侧,布热毒于皮肤分肉之中,上散入发际,下贯颞颥,隐隐而热,不相断离,病名黄肉随。……其

  • 食物辑要

    食物本草著作。八卷。原题为“太仓云谷穆世锡辑,华亭眉公陈继儒正,男天谷士清编。”撰年不详。是书以医理述食物之性,共分水、谷、菜、兽、禽、果、鱼、味八类,一类为一卷。现有明万历间刻本。

  • 独滑

    见《本草蒙筌》。即独活。详该条。

  • 外感三消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感受外邪引起的消渴病,有燥火、湿火之分。详燥火三消、湿火三消、消渴条。

  • 六谷米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薏苡仁之别名,详该条。

  • 神捷散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吴茱萸、白蒺藜各一两,芜荑仁、轻粉各半两,赤小豆四十九粒,石硫黄少许。为细末,每次半钱匕,油调于手心,摩热后遍揩周身有疥处。治疥疮。

  • 阳虚眩晕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因阳气不足,清阳不能升达头部所致。《医略六书·眩晕》:“元阳寒冷,真火不归,眩晕,躁扰,此虚羸人多阳虚眩晕。”症见头晕头痛,恶寒,耳鸣耳聋;或眩晕欲倒,气短自汗,手足冷,

  • 琵琶

    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位于肩前方。《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按法》:“琵琶在肩井下,以大指按之,能益精神。”

  • 五俞穴

    即五输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