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普济本事方条。
见《贵州草药》。为冰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两手掌心中有发热感觉。一名掌中热。手三阴经是动、所生病症之一。详见掌中热条。又为劳倦内伤及五心烦热的症状之一。《内外伤辨惑论》卷上:“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热,
见《药物生产辨》。为菊花药材之一种,详菊花条。
【介绍】:明代文人。字仪用。浙江嘉兴人。编有《药镜》4卷。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为疳气攻肾出现的耳聋而兼有阴肿的证候。肾开窍于耳,疳气攻肾则肾气虚即不能上充于耳,影响听力减退,甚则耳聋,兼有阴部肿大,属邪实正虚之象。治宜先祛其疳气,用牵牛研末煨猪腰子服;继
证名。又称脚跟痛。多由肾虚、血热、痰湿所致。《丹溪心法·足跟痛》:“足跟痛,有痰,有血热。”常见足跟一侧或二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张氏医通》卷五:“肾脏阴虚者,则足胫时热而足跟痛,六味丸加龟板
【介绍】:东汉时巫医。汝南(今河南汝南)人。《后汉书》有其传记。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易学术语,出《易·系辞上》。指由太极之气而分生的阴阳二气,参见“太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