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迎

大迎

经穴名。代号ST5。出《素问·气穴论》。别名髓孔。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闭口鼓气时,即出现沟形凹陷的下端处。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前方有面动、静脉通过。主治齿痛,颊肿,牙关紧闭,口;以及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等。斜刺0.3~0.5寸;或沿皮刺0.5~1寸,避开血管艾条灸3~5分钟。

猜你喜欢

  • 龙爪草头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 食亦

    古病名。一名食。其症多食而形体消瘦,由于肠胃和胆有燥热所致。《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参见食条。本病可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肠道寄生虫病等。

  • 吸吸草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野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 疳渴

    病证名。指疳疾而兼口渴喜饮的证候。出《小儿药证直诀》。多由小儿嗜食肥甘,积滞生热,灼耗脾胃津液而成。症见口渴,多饮而渴不止,并兼有心神烦热不安等。积热者,用小儿疳渴方(《证治准绳》:人参、干葛、黄芩、

  • 枕囟

    即后囟。见囟条。

  • 万民望

    【介绍】:见万表条。

  • 杨仁斋

    【介绍】:见杨士瀛条。

  • 金创瘈疭方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30卷。已佚。

  • 弓反外形

    小儿指纹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 睑倒粘睛

    病名。见梁翰芬《眼科讲义》。即睥肉粘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