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一名食。其症多食而形体消瘦,由于肠胃和胆有燥热所致。《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参见食条。本病可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肠道寄生虫病等。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野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疳疾而兼口渴喜饮的证候。出《小儿药证直诀》。多由小儿嗜食肥甘,积滞生热,灼耗脾胃津液而成。症见口渴,多饮而渴不止,并兼有心神烦热不安等。积热者,用小儿疳渴方(《证治准绳》:人参、干葛、黄芩、
即后囟。见囟条。
【介绍】:见万表条。
【介绍】:见杨士瀛条。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30卷。已佚。
小儿指纹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病名。见梁翰芬《眼科讲义》。即睥肉粘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