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副使
金代医官职称。系仅次于提点、太医院使的官职,官阶从六品。参见太医院条。
金代医官职称。系仅次于提点、太医院使的官职,官阶从六品。参见太医院条。
婴儿出生数日后阴道出血,血量不多,仅足点染尿布,类似成人月经,而无其他症状者,一般不须治疗,数日即愈。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泄泻论》。指饮酒过多,损伤脾胃,酿成湿热所致的晨泄。其症每至五更则腹中作痛,泄下黄沫,小便赤色或如米泔,脉洪数或弦数。治宜清化湿热,用平胃四苓散加葛根、黄柏,或家秘川连枳壳汤。参
见《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即膈气。详该条。
见《本草正义》。为胖大海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手法名。在患者肢体的内侧面,由远端推向近端。有理顺筋脉的作用。
人体部位名。指腓肠肌部,俗称小腿肚。《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上踹内。”
病证名。见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衄血。详该条。
书名。《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6卷。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794年。作者采辑徐彬、程林、沈明宗、魏荔彤及《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等《金匮要略》注本,结合个人心得,逐条阐析仲景原文,考核校订比较精详。
【介绍】:清眼科医家。四川万县人。因目病弃儒习医,攻读《审视瑶函》与《一草亭目科全书》、《异授眼科》等。认为目疾莫不由脏腑而达诸外,可由四诊而明其证因,由此遵方修合、加减用药,既疗内病,变愈目疾。撰《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四。即手心毒。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