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

又称头皮针疗法。是指针刺头皮上特定刺激区的治疗方法。它是近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将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关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相结合,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头皮投射区进行针刺,治疗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取得了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刺疗法。临床操作时,以毫针在选定的刺激区上,沿皮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予以大幅度(720°~1080°)、高频率(200次左右/分)捻转,出现针感后,仍持续捻转3~5分钟,留针10~20分钟,期间可再行捻转2次。亦可加用电针刺激。本法对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效果较佳,如中风后遗症,震颤性麻痹,舞蹈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神经性头痛等。

猜你喜欢

  • 长强

    经穴名。代号DU1。出《灵枢·经脉》。《千金要方》作长彊。别名气之阴郄、橛骨,气郄、为之、骨骶。属督脉。督脉之络穴。位于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处,跪伏位取穴。布有尾骨神经后支,肛门神经;以及肛门动、

  • 夹口疮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四。即剪口疮,详该条。

  • 十香正痛丸

    即十香丸第二方,见十香丸条。

  • 四眼叶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

  • 仁当·东桑嘉措

    【介绍】:清代藏医学家。西藏吉雪人。著有《医学源流》。

  • 顺化

    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指司天之气生在地的五运之气,由于司天之气在上,下生在地五运之气,为顺,与在地之五运上生司天之气的“小逆”相反,故称“顺化”。如甲子、甲午年,少阴君火司天,下生在地之土运,

  • 气散腹胀

    病证名。指真气耗散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气散腹胀之症,时胀时退,气怯,言微,目慢神清,静则稍减,动则胀急。”多因劳累太过,中气受伤,或久病缠绵,元气受损,真气散乱所致。治宜补气敛气为主。气怯

  • 溺白垽

    出《名医别录》。为人中白之别名,详该条。

  • 清金丸

    《丹溪心法》卷二方。①贝母、知母各半两,巴豆(去油膜)半钱。为细末,姜泥为丸,朱砂为衣(一云青黛为衣),每服五丸,食后白汤送下。治食积火郁嗽。②又名与点丸。炒黄芩。为细末,煮糊或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

  • 血攻痔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七:“血攻痔即血出。”指痔核出血明显者。参见内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