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头桡侧。能退热发汗。治小儿汗不出、热不退、急惊风,口眼歪斜等症。《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一扇门穴,在食、将两指根夹缝中,……掐揉之治小儿汗不出
亦称肝气犯胃。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导致胃失和降。证见胸胁胀满,善太息,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嘈杂或呕恶,苔薄黄,脉弦等。治宜调和肝胃法。
书名。又名《痘疹全婴金镜录》、《幼科痘疹金镜录》。3卷。明·翁仲仁撰。刊于1579年,原刊本未见,现存者均为本书的增补或改订本,故名称颇多。卷数有3卷本、4卷本不一。3卷本如《痘疹金镜录真本》(又名《
证名。指股部疼痛如折的症象。《素问·脉要精微论》:“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类经·脉色类》:“胃脉搏坚,木乘土也,加之色赤,则阳明火盛,木火交炽,胃经必伤,阴阳不行者,从气冲下髀抵伏兔,故
病证名。小儿平日无其他疾病,骤然而得之痫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小儿暴痫者,身躯正直如死人,及腹中雷鸣。灸太仓,及脐中上下两旁各一寸,凡六处。”
【介绍】:元代医生。生平不详,与赵素合撰《订补风科集验方》二十八卷。
《兰室秘藏·胃脘痛门》方。炮姜、炮附子、黄连(酒浸)、黄柏(酒浸)、枳壳(酒浸)、生地黄(酒洗)、川芎、蔓荆子各三分,防风、人参、郁李仁、橘红各五分,当归身(酒洗)六分,半夏、升麻各七分,藁本、甘草各
推拿手法名。出《灵枢·刺节真邪》。即挤法。详该条。
书名。余无言编著。本书对《金匮要略》原文予以校订整理,注文部分选取前人学术见解,并发挥己见。本书按原书病证分为35篇,附病证方治表及部分医案,对一些费解或不合理的条文作为删文置于篇末。由于编者试图用中
出《生草药性备要》。又名巴岩香、蛤蒌、假蒌。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的全草。分布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苦、辛,温。温中散寒,祛风利湿,行气止痛。①治胃腹寒痛,疝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