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丹毒

小儿丹毒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较为全面地列举了各种小儿丹毒,此后历代文献沿袭引用并加以发展,其名称计有:胎热丹毒赤游风胎毒发丹滞热丹毒食滞丹毒伤食发丹赤丹茱萸丹鸡冠丹赤游丹白丹吉灶丹飞灶丹露丹殃火丹朱田火丹野火丹水激丹天灶丹胡次丹葫芦丹胡漏丹尿灶火丹水丹风丹烟火丹废灶火丹骨火丹家火丹鬼火丹五色油丹、油肿赤流丹、五色丹神火丹萤火丹等数十种。其中除丹毒外尚包括患处皮肤发红的一些其它炎症性疾患,见各该条。另熛火丹、伊火丹、郁火丹、留火丹、飞火丹、暴火丹、风火丹、厉火丹、赤黑丹、石火丹、野灶丹仅《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有名、证记载,后世文献未提及,故从略。

猜你喜欢

  • 感冒风湿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小儿感冒风湿之气,失于解表,流注两足疼痛,至两膝浮肿,不能屈伸,传成瘫痪。宜防己汤。

  • 药童

    唐代太医署中一种职称。署中共设24名药童,其职责为协助主药整理药品,官阶从八品下。

  • 胞生肉沙

    病证名。梁翰芬《眼科学讲义》:“肉沙之证,风热之邪,滞在太阳,气血凝结所致。胞皮内生红粒,状如碎沙粒,藏在胞皮之内,旧说称为鱼子,其大者,即谓之为石榴,色红,日久不除,必致连累睛珠,多致昏瞆。”参见鱼

  • 指原因、病因。《素问·至真要大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渴,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 白鹤花

    见《本草品汇精要》。为玉簪花之别名。详该条。

  • 何梦瑶

    【介绍】:清代官吏、文人兼医家。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雍正进士,旁通百家,以诗文名,历官辽阳等地。在思恩任官时,当地疫疠流行,曾施方药,因为官不得志,乃归田里行医。撰有《医碥》一书(1751年刊

  • 半年红

    见《江苏药材志》。为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 悬雍肿

    病名。又称悬痈肿。《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若有伏热,上冲于咽喉,则热气乘于悬雍,故令或长或肿也。”

  • 阳陇

    陇,盛也,亦作高而隆起。《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谓中午是阳气最隆盛的时间。

  • 新感温病

    指四时中感受外邪,随感随发的温病。又称“外感温病”。明·汪石山曰:“有不因于伤寒而病渴者,此特春温之气,可名曰春温。如冬之伤寒、秋之伤湿,夏之中暑相同,此新感之温病也。”新感温病初起病邪在表,主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