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心胸局部多汗。《张氏医通·杂门》:“别处无汗,独心胸一片有汗,……名曰心汗。”参见心汗条。
①即捻子的俗称。见捻子条。②用药粉加少许赋型剂所制成的钉状剂,因形似钉,故名。俗称药线。依其药物组成不同,故有去腐、生肌等不同作用,如《外科正宗》中的三品一条枪便属这一类剂型。
出《本草纲目》。即小儿紧唇,详该条。
证名。见《审视瑶函》卷三。指翳膜之浑厚肥大,掩蔽黑睛瞳神者。参见膜条。
【介绍】:见汪淇条。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瘭疽。见该条。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臭灵丹之别名,详该条。
皮肤针疗法之一,因使用滚刺筒进行刺激故名。参见滚针筒条。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藏青果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中级医官,共设4名,辅助院使副使掌管院内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