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一。即左右串。见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孩儿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清·佚名《眼科统秘》:“此症目常脓泪浸,乃是肺经实热。”详见眵泪条。
见《医贯》卷四。即内眦。详该条。
出《滇南本草》。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皮部论》。太阴经之阴络。名关蛰。详该条。
病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身居富贵,口厌肥甘,忧乐不常,饮食不节,饱则即卧,贪闲久坐,血多饮溢,气壅痰生,致令胞胎肥厚。……九月以后,儿已转身,可服催生如意散保产。”(官桂、甘草、川芎、白芷、陈
即躯干骨。包括脊骨、胸骨、肋骨等。
肝气郁结,或因怒而引起上逆或横逆的病证。如上逆则见眩晕头痛,胸胁苦闷,面赤耳聋,甚则呕血;横逆则见腹胀、腹痛,嗳气吞酸,月经失调等。《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治以平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医门金宝鉴》三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