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民间医生。自采药物于泰山,为人治病多效。
《外科真诠》方。茯苓、赤茯苓、当归、栀子(炒炭)、荆芥、黄柏各一钱,防风三分,生地黄、麦门冬各二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治厥阴肝经虚火外发而致的胡漏丹,症见阴囊下红肿。
出《本草拾遗》。即轻粉,详该条。
病名。见《普济方》卷六十八“如圣胜金铤”条。即飞疡。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肾蕨之别名,详该条。
即内服的膏剂。详膏剂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山海螺之别名,详该条。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王不留行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呕吐因胃气素寒,复感寒邪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寒气呕吐之症,偶遇寒冷,顿发呕吐,胸前绵绵而来,身无内热,小便清白,大便通顺。”脉多弦紧,或迟缓,或沉细,甚者沉伏。治宜散寒温胃。宜用姜桂